不缺錢,缺技術
事實上,從該項目的操作者看來,重點和亮點并不在于優惠利率的資金,而在于法國開發署和法國全球環境基金出資給銀行業提供的高質量的集中性技術援助。
“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很充足,大部分中資銀行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去接觸綠色投資,主要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缺少認識。“鄒萍表示,所以該項目的重點在于使銀行提升對綠色投資行業的認識。
鄒萍解釋稱,銀行在給一個項目做經濟評估時,往往只會做帶來正現金流的項目,而帶來負的現金流的項目是不太容易評估的。而實施一個能效項目,能使本來一個月需支付的1萬元電費降低到5000元,但這依然是一個負的現金流,對于負的現金流怎么評估,恰恰是銀行在綠色信貸中可以學到的知識。
另外,項目合作中,法方還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比如在鋼鐵領域,對于一個能效項目,銀行需要了解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和行業政策,要知道某種技術是否成熟、是否先進,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又會是什么,這時候就需要技術專家團隊給予支持。一期的技術援助由法國“競爭力極點”Capenergies和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組成。
“通過兩年的集中性技術援助,中資銀行可以從不懂到變為半個專家,直至獨立操作綠色信貸,在內部建立起一支專門用來支持綠色投資的綠色金融團隊。”鄒萍表示,這樣中資銀行將來就可以用自己的資金來支持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這些資金相對于中國幾十萬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規模,簡直是滄海一粟,寄希望于用這樣的規模去改變中國信貸的整體面貌基本不可能。”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但不可否認,這種合作方式將給中資銀行帶來先進的理念。”
事實上,在中法合作綠色中間信貸項目的合作過程中,法國開發署感受到了三家合作銀行意識的變化。
“在剛開始這個項目的時候,是由華夏銀行總行委托給華夏銀行北京分行來做,在經過幾年的合作之后,總行對這部分業務越來越重視。”鄒萍稱,最終,把項目團隊從北京分行移到總行,現在在全行層面一起來操作能效項目。
至于浦東發展銀行,除了與法國開發署的合作之外,還有與IFC合作開展的能效融資方案以及CDM財務顧問方案等,該銀行由點及面,在全國商業銀行中率先推出首個針對低碳經濟的整合服務方案《綠色信貸綜合服務方案》,鄒萍認為,浦東發展銀行具有整體思路,把這些業務整合在一起,是比較智慧的做法。
鄒萍表示,剛開始,這些銀行會覺得和外國政府機構合作,是提升自己銀行知名度的一種方式,慢慢地他們也發現,中國的綠色金融領域是大有可為的,有很多潛力大、有收益的項目,而且進入得越早,就可以越早從市場得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