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商報從多個政府部門獨家獲悉,深圳市在“十城千輛”工程示范運行城市中所采取的“深圳模式”已經得到科技部、發改委等相關部委認可和驗證,成為5個新型商業化模式試點應用城市之一,但目前信息尚未正式對外發布。
作為“十城千輛”示范城市,眾多城市在為科技部制定的“2012年底之前達到1000輛新能源車示范運行”的目標而“奮斗”,而深圳早已實現了目標。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深圳市的新能源車保有量在今年已達到3035輛,穩居全國之首。
有業內人士表示,“深圳模式”之所以能夠從諸多城市的商業運營模式中脫穎而出,關鍵是更多考慮到了運營各方的利益訴求。
何為“深圳模式”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但在當前發展階段,車價貴是其難以普及的一大制約因素,特別是價格高昂的新能源公交客車。‘深圳模式’中的融資租賃方式能很好地解決公交公司前期無法一次性支付巨額購置資金的問題。”深圳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領導小組主任助理陸象幀接受汽車商報采訪時表示,融資租賃正是深圳找到的新能源公交市場化之路。
據了解,2008年初,在深圳完成公交資源整合和公交降價后,三大公交巨頭深圳市巴士集團、東部公交和西部公汽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長期需要政府“輸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深圳市采取由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普天”)出面擔保,由公交公司向交通銀行下屬的金融租賃公司提出貸款,用以支付新能源購車費用,而政府則將同樣行駛里程下的燃油汽車所需運營費用全部轉入普天賬戶。
“即使這樣,公交公司依然難以承受購車費用。” 陸象幀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純電動客車大概售價200萬一輛,扣除中央及深圳市政府的各50萬財政補貼,相對燃油客車50萬售價,純電動客車的剩余100萬還是很高。
陸象幀對記者說,為了降低采購成本,公交公司采取了“車電分離”模式,即公交公司向整車企業支付65萬裸車價格,剩余的35萬電池費用由普天購買。
這樣,公交公司的采購壓力的確減輕了許多。據最新數據顯示,深圳目前上路的新能源汽車共2800輛,其中純電動公交253輛。深圳市政府今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加上中央補貼資金超過10億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