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兒周超正在安裝節水“塔簧”。洪珊攝
老城區人多、胡同多。相應的,公廁多,用水也就多。有時,水嘩嘩地流,浪費。東城區一位老環衛工人,自己發明了個小物件,能讓一座公廁一個月就節水25噸!記者來到東城區錢糧胡同甲38號衛生間,找到了58歲的周富賓師傅。
周師傅干這行31年,是個“老環衛”。“咱環衛工人,看著公廁里的那些水白白浪費,心疼啊。”他說。
他所在的班組負責東城區北片公廁的日常維修,哪兒跑水了,哪兒漏水了,少不了敲敲打打、扭扭換換。
見天兒在公廁里干活,周師傅發現了“毛病”。“你看,”他給記者做示范,“如果沖水時踩的這個小踏板用的時間長了,那么截門回水就會越來越慢、沖力也就越來越弱。”
污垢沖不下去,居民就會一個勁地踩,費水、費力、還費時。病根就在這:截門里的回力彈簧“太面了”。
那怎么辦?
周師傅一樂,“咱自己做個結實耐用、回力快的,不就結了!”
說著,他從兜里拿出了個小物件,看上去有六七厘米,真不起眼兒,“6.5厘米,這叫塔簧。”周師傅給記者講解。
別看不起眼兒,發明起來真不是容易事。他花了半個月的工夫,做出了一代“塔簧”。那個彈簧比原裝彈簧壯,勁兒大、力足,但筒狀結構,不太穩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