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泥處置現狀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約80%,富含有機質等營養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和病毒、病原體、寄生蟲卵等有害物質,污泥處置不當會造成嚴重的二次環境污染。目前國外污泥主要的處置方法有一下三種:
1. 土地填理
在過去,許多發達國家都采用土地填埋的方法來處理污泥,且占有很大的比例(約40%左右)。在我國,土地填埋也是主要的方法。該法的處理過程非常簡單,特別適于質量較差的污泥,但需要場地和大量的運費,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和散逸臭味。另外,適合充填的土地逐年減少。美國環保局估計今后20年內,美國6500個填理場將有5000個關閉,有的州已無場地可供堆放。
2. 投棄海洋
在一些靠海的國家和地區,大型的污水處理廠常直接將液態污泥排海或將脫水污泥直接投海。這是一種方便而經濟的處理方法,但此法會危害海洋生態系統及人類食物鏈,造成全球范圍內的危害。1988年美國已禁止向海洋傾倒污泥,并于1991年全面加以禁止。歐共體在1991年5月頒布《Directive Concerning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中指出:在1998年12月31日起,不得在水體中處置污泥。
3. 焚燒法
在歐美,當污泥中重金屬或其它有毒物質含量高而不適用于農業利用的情況下,常采取焚燒法。污泥經焚燒后產生無菌、無臭的無機殘渣,并大大減少了體積,是一種可靠而有效的污泥處置方法。污泥焚燒灰能有效地用在瀝青填料和輕質基材等建筑材料,如做磚的主要原料。燃燒產生的熱可以用來供電。但焚燒法設備及運行費用昂貴,易造成大氣污染,仍存在有1/3左右固體重量的廢棄物,以灰分的形式存留下來。
但是,以上這些處置方法均不能實現對污泥的綜合利用,存在一定的社會及環境問題,不是污泥處置的最佳出路。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綜合利用尤其是農業利用無疑是較好的選擇,實現污泥的有效利用、變廢為寶,使之資源化并產生經濟效益,將成為污泥處置的發展方向。
二、污泥再利用的技術工藝路線
在城市生活污水水處理的污泥中,一般含水率約80%,有機質成份含量約45%~55%.利用污泥制造有機復合肥過程是將污泥經800℃~1000℃高溫烘干,殺滅病菌、蟲卵,保存有機厲份不受破壞且除去有害菌(進行無害化處理),接入有益菌培養,消除污泥的臭味,增加污泥中的營養元素,再添加氮、磷、鉀有效成分,增加污泥中的養分含量,經造粒、低溫烘干等工藝,將污泥制成具有生物活性、全營養、無公害的有機復合肥。從而為水處理后的污泥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并增加了污水處理廠和設備生產廠家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污泥變廢為寶,減少了環境污泥,保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同時又有利于生態農業的發展。
此外,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污泥高溫烘干工藝前,增加污泥的晾曬或對漚工藝,高濕污泥經晾曬或堆漚工藝可降低污泥含水率,有效節約烘干能源,從而降低烘干成本;污泥也可直接進入烘干機烘干,減少晾曬或堆漚的使用場地,從而節約占地面積。
三、污泥臭味解決方案
污泥未經處理直接造肥其臭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產生臭味的原因是因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含有部分帶有臭味的物質,如硫化物、氨、腐胺類等,所以當將之加工成肥料變成商品來儲存和施用時,仍會向四周散發臭味,繼續污染環境。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污泥肥料的商品價值,并將直接影響到肥料在市場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予以解決。
目前,對于這種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學方法、物理除臭法、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是通過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將具有臭味的物質分解轉化,達到除臭的作用。前兩種方法的優點是較為簡捷,其缺點是除臭效果不太好,且不是增加了污泥的堿度就是增加了污泥的體積。生物除臭法的優點是:除臭效果好;經過微生物除臭還可進一步降解污泥中各種大分子元素,增加其利于植物吸收的營養成份;通過污泥除臭依靠微生物發酵產生的生物熱,可使污泥進一步干燥,降低污泥烘干成本;這些具有除臭功能的微生物多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它有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功能。缺點是:除臭所需時間較長,占地面積大。
考慮到國內許多中小型污水處理廠沒有消化工序,產生的是生污泥,利用生物除臭的方法可以起到污泥消化工序的作用,所以采用生物除臭法較好。試驗表明,利用有益微生物可清除污水處理廠中污泥的臭味,增加了其利于植物吸收的營養成分(如:速效有機碳的含量)。同時通過污泥除臭過程中微生物發酵產生的生物熱,可使污泥得到進一步干燥,降低污泥干化成本,增加污泥肥料的市場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