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告急,杭州告急,武漢告急……寒潮襲擊下,中國從北到南部分城市天然氣供應吃緊。
雖然中石油、 中石化等供應方稱全力保供,然而不斷有城市上演“斷氣”之苦:武漢出租車加氣站停擺,杭州機關單位停止燃氣取暖,一些地方的工商企業(yè)被迫停產待氣。
近幾年來,“氣荒”多次光顧,尤以南方影響顯著。此次大面積“氣荒”凸顯冬季天然氣供需矛盾,也引發(fā)社會對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關注。
“斷氣”背后
隨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一些南方城市出現大規(guī)模的天然氣供應缺口,波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幾乎所有的“ 斷氣” 城市都采取了應急措施,限制工業(yè)用氣,保證居民生活用氣。
一些企業(yè)遭受“ 氣荒”的沖擊更為嚴重。武漢市最大的用氣企業(yè)明達玻璃(武漢)有限公司掙扎在生死線上。往日,該企業(yè)每日天然氣用量為14.5萬立方米,然而目前企業(yè)的天然氣供應量只有約7萬立方米。公司經理敖萬志說:“如果缺氣時間長,公司將面臨倒閉。”
事實上,2004年以來,“氣荒”現象就在南方一些城市不斷上演。
剖析此次“氣荒”的直接成因,中石油等供應方表示,受雨雪天氣影響,華北地區(qū)巨大的用氣增幅給整個管網運行帶來困難,國家緊急調配“西氣東輸”管道部分天然氣,對長江以南城市實施減供措施,管道沿線的南方一些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
“雨雪天氣只是此次‘ 氣荒’的誘因。我國的天然氣供應本來就比較緊張,就像是走鋼絲。到了冬天,一遇到惡劣天氣,就陡然拉升需求,造成了緊張局面。”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一方面是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矛盾加劇了“氣荒”的蔓延。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節(jié)能減排措施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根據要求改造設備,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上石油價格今年不斷攀升,價格較低廉的天然氣自然備受企業(yè)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 氣荒”泛濫之際,輿論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天然氣壟斷企業(yè)試圖通過“斷氣”來推升氣價。
中國能源網總監(jiān)韓曉平指出:“ 天然氣的投產要根據有關供氣協(xié)議,既然簽了協(xié)議,為何生產跟不上,又為什么在冬季用氣高峰的時候出現供應不足,這值得深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