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危機出發,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如何處理垃圾,正在成為困擾中國城市的夢魘。而在年底氣候談判大會的主辦國丹麥,垃圾是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存在的。
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指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2008年,W W F(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國家建設部在中國推出兩個“低碳城市”試點,保定和上海。保定試點的意義主要是節能產業。上海試點的意義則是實踐城市生活低碳。
如何處理垃圾,正在成為困擾中國城市的夢魘。而在年底氣候談判大會的主辦國丹麥,垃圾是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存在的。哥本哈根一個垃圾發電廠的工程師曾經向記者介紹過當地垃圾的分類使用方式,有65%通過精確分類,回收利用;27%用于燃燒發電;剩下的8%,是不能燃燒的金屬、有毒塑料等,被用來填埋。哥本哈根的垃圾處理,是這個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哥本哈根第一個宣布,自己將在未來成為碳的零排放城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城市正在成為新的熱點。或許和中國其他環境問題相比,氣候變化顯得沒有那么尖銳和突出,但它在未來或許會以政治談判和改變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的形式,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然后可以確定的是,低碳在中國并未深入到具體操作的實務階段,還沒有成熟可依循的方式可以帶領我們走向低碳的未來。
三周多前,馬爾代夫,這個印度洋中的島國,精心準備了一場后來被媒體津津樂道的“行為藝術”。經過專業潛水訓練的內閣部長們,在首相的率領下,潛入6米深的水底,商討國家大事。這個國土平均海拔不超過1米的島國,用這樣的方式,傳達了自己對正在發生的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的憂慮。
往東,時差三小時,跨越海洋來到上海,這是長江的入海口,是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是中國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國地勢最“低”的大城市之一,平均海拔只有4米,每年冬春之交,都要忍受咸潮入侵的困擾。
上海也有中國最密集的摩天高樓群,這些高樓每天創造G D P,同時消耗巨大的能量。一年前,這座城市成為建設部和W W F(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低碳城市試點。低碳和發展,看似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還在快速發展的城市,比如上海,如何選擇自己的低碳發展之路。
垃圾處理也要低碳
12月底,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將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它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后,世界各國關于氣候談判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氣候變化正在威脅地球物種,中國西部,雪線正在上移,冬天變得越來越溫暖。全世界都在發出相似的信號,不久前,一艘商船沒有借助任何破冰設備,就穿越了北冰洋。
全球變暖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中國選擇的道路和世界正在選擇的道路一致。“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同時規定,節能減排要寫進官員考核評價體系。
低碳可能意味著未來經濟規則的改變。對普通人,它可能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轉變。而在不同國家,甚至同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因為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低碳呈現出不同面貌。
比如年底氣候談判的所在地的哥本哈根,這個東道主已經宣布,到2025年,有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性城市,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零。
需要澄清的是,哥本哈根并不是宣布自己成為一個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城市,而是通過別的技術手段,中和碳排放,比如風能。
僅僅做到這些仍然不夠,哥本哈根的低碳,除了滲透進入城市生活的各個層面,還需要新興能源產業的支持,比如風電。垃圾通過精密的分類回收,再燃燒發電,這需要非常可靠的技術和昂貴的環保措施。記者曾經參觀過一個丹麥的垃圾發電廠,他們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大概占總成本的1/3。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