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和強國富民的進程中,能源始終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當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把能源作為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崛起的重大問題,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準確進行戰略定位,科學謀劃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深刻剖析了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并進一步闡述了“十二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思路。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大局。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能源工業走過了輝煌的10年,為經濟社會實現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剛剛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繼續上升,能源供應保障任務將更加艱巨。同時,能源問題還是一個國際問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日漸提高。地緣政治、過度投機、熱錢炒作和壟斷經營深刻影響著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能源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氣候變化博弈的焦點。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撐,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重大緊迫任務。
10年來,我國能源工業發展迅速,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27%和214%。石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左右,居世界第四位。電力裝機突破10億千瓦,新增裝機容量是前50多年的總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水電裝機超過2億千瓦,風電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規模穩居世界首位。節能環保成效顯著,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19.1%。能源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海外油氣權益產量超過9000萬噸油當量,西北、東北、西南及海上4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基本形成。能源裝備制造水平顯著提高,千萬噸煤炭綜采設備、3000米深水鉆井平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特高壓輸電技術等居世界領先水平。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條件極大改善,農村電網全面升級改造,解決了3700多萬人口的用電問題。
我國能源事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其一,國際能源資源競爭加劇,世界能源格局加快調整。發達國家長期形成的能源資源高消耗模式難以改變,能源消費居高不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加快,能源消費需求快速增加,世界能源消費重心加速東移,全球能源供應將長期偏緊,能源市場波動加劇。主要國家圍繞能源資源的控制權,在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地緣政治乃至軍事安全方面的較量將更加突出。北美地區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促使歐美等國家加快調整能源戰略,力求搶占新一輪能源變革和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和主導權。
其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能源安全形勢嚴峻。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目前,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約2.6噸標準煤,僅為發達國家水平的三分之一,未來能源需求還將大幅增長,即使以世界最先進的能效水平實現現代化,消費總量仍將再翻一番,碳排放也將明顯增加?;茉创笠幠i_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國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嚴重透支,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日益增大。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海上運輸風險加大,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其三,能源效率明顯偏低,發展方式亟待轉變。長期以來,我國單位GDP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另一方面,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的粗放特征還沒得到根本性改變,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其四,區域城鄉發展失衡,協調發展任重道遠。我國資源分布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能源密集型產業布局不盡合理,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矛盾突出,大規模、遠距離能源輸送壓力日益增大。城鄉能源基礎設施和用能水平差距較大,農村能源建設和服務薄弱,消除能源貧困、實現能源普遍服務任重道遠。
其五,體制機制矛盾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能源科技創新體制不順,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科技資源分散重復封閉低效,尖端人才缺乏,自主創新基礎薄弱,原創性成果較少,一些關鍵核心技術、設備和材料仍然依賴進口,能源產業總體上大而不強。能源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價格機制尚不完善,能源行業管理薄弱,體制約束已成為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主要障礙。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這些問題與挑戰,既是由國際能源競爭格局、我國生產力水平及所處發展階段決定的,也與我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密切相關。為此,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提高到質量和效益上來,扎扎實實抓好能源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開采加工轉換和使用效率,加快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