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這一新技術由北京工業大學、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青島城投雙元水務有限公司(青島城陽污水處理廠)共同完成。為保證該技術的先進性及適用性,技術人員不僅經過了大量的實驗研發和論證,在實際工程中也進行了反復的比對試驗。針對ICEAS工藝在運行模式上的缺陷以及存在的問題,他們確定了基于提高碳源利用率,增強硝化反硝化能力以及強化生物除磷的改造方案,通過在生物池中投加懸浮填料,增設攪拌器和回流系統,強化了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同時通過對運行時序、回流時間、充水比、好氧缺氧水力停留時間等多因素的組合優化調控,結合DO、pH的實施控制手段,實現高效脫氮除磷并較大幅度降低剩余污泥產量的目的。
針對傳統A2/O工藝在深度脫氮除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技術研究人員采用分段進水A/O+MBBR工藝對原生物池進行改造,并根據組合工藝特點,探索出填料堆積對出水水質的影響,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開發出一套進水流量分配比的控制策略,保障分段進水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優勢;研究進水流量分配比、污泥回流比、各段溶解氧濃度作為控制參數對的控制策略,以及反硝化除磷在分段進水A/O工藝中的實現和維持。
與以往的污水處理技術相比,該技術在無外加碳源條件下,開發了兩種低碳氮比城市污水深度脫氮除磷工藝--改良SBR工藝和分段進水A2/O脫氮除磷工藝,并建立了改良SBR工藝和分段進水A2/O工藝的實時控制系統,提高了工藝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果。通過合適的過程控制實現了各生化反應的最優化,也利于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同時,在改良SBR和分段進水A2/O生物池中分別投加活性懸浮填料,這種懸浮填料強度高、掛膜快、生物活性及生物量高,可以增強硝化和脫氮能力,實現深度脫氮除磷;從而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并進一步優化運行方式,節省能耗。
青島城陽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始于2010年5月,于2011年5月通過環保部門驗收。改造升級后,處理水量10.0×104m3/d,進水COD平均為280mg/l,TN平均為50mg/l,出水COD小于50mg/l,NH4-N小于50mg/l,TN小于15mg/l,TP小于0.5mg/l,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與其他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相比,基建費用節省11%,運行費用減少12%。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