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25日全國煤炭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即將出臺的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和結構調整再做會商。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會上通報:“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5.2億噸,同比增加2.8億噸,增量為歷史最高水平。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的比重接近80%,繼續發揮主體能源作用。”
同期,我國煤炭凈進口1.68億噸,同比增長了15%。綜合煤炭、油氣進口總量,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由本世紀初的7%上升到2011年的14%。
在粗放的發展模式下,我國煤炭生產和消費規模逐年遞增。國家能源局預測,到2015年全國煤炭年需求將達到39億噸。“十三五”以后,全國煤炭需求量在40億噸以上逐年增長。
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會上強調:“ 十二五 時期是煤炭行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從量的增長到質的轉變的重要時期,要切實抓住機遇,積極推進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
煤炭消費比重不降反升
2011年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出現逆調整,煤炭在生產和消費中所占比重不降反升。按照“十二五”期間的初步設想,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應逐步下降,由70%以上逐漸下降到65%左右。
根據煤炭行業協會統計,2011年我國煤炭產量35.2億噸,約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78.6%;煤炭消費總量35.7億噸,約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72.8%。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同比分別增加2.1和1.9個百分點。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說:“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狀況決定了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
反映在電力裝機上,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亦認為:“以煤為主的電源結構不會改變。非化石能源短期內無法實現大規模替代。”
理由是,水電經濟性好,但資源總量有限;核電已經具備經濟競爭力,但是受技術、安全等制約,近期開發規模不大;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成本高、出力不穩定,短期內無法有效替代化石能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