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會上說:“要正確認識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有所下降,但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供應模式,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帶來麻煩。能源局要求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按照能源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長產業鏈和高附加值的要求,著力提高煤炭加工轉化效率和效益。
但這并不意味給為煤化工政策松綁。劉鐵男強調,“由于煤化工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國家能源局很快將出臺相關規劃,防止煤化工遍地開花、產能過剩。規劃基本思想是讓缺水、缺煤的地方原則上不要搞煤化工。”
煤炭產能近期過剩壓力顯現
王顯政不止一次提醒煤炭企業應警惕煤炭產能過剩,煤炭市場出現大起大落。在全國煤炭工業會議上也不例外。
他說:“現階段,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度影響,我國經濟增速下行,煤炭市場需求放緩、價格下滑,煤炭產能過剩壓力顯現。”
從煤炭投資與產能建設分析,“十一五”期間共完成投資1.25萬億元,加上2011年的4700億元,共計1.72萬億元。按800元/噸產能建設計算,可形成產能21億噸,其中5億噸轉入“十三五”,“十二五”凈增產能16億噸,加上現有煤礦產能,全國煤礦總產能近期過剩的問題明顯。
從煤炭價格、庫存和企業應收賬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島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噸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噸左右,下降100元/噸。1月末,全國重點發電企業存煤8078萬噸,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島港存煤達到822萬噸,創歷史新高;2011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達到1650多億元。
王顯政說:“從目前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分析,今年二季度以前,將繼續保持煤炭供需總體平衡、相對寬松態勢。煤炭企業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組織生產,按照市場需求適當調控產量,促進煤炭供需平衡,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在煤炭開發布局上,能源局提出按照“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原則,形成煤炭資源開發的戰略梯度。
這一發展思路背后,是國家煤炭區域格局出現的變化。
近年來,我國煤炭資源開發越來越向晉陜蒙寧等西部地區集中,煤炭調出區與主要消費區的距離增加;河南、貴州等省從煤炭調出省逐漸轉為煤炭調入省,全國煤炭安全穩定供應保障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