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風電事故頻發,在五年的高速發展后,風電產業已經走到了調整期。有分析認為,前幾年風電發展每年翻番的行業盛世將一去不復返。
2011年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密集出臺,政策收緊,風電場建設驟然減速,設備企業利潤一路下滑。但與此同時,2011年風電并網容量卻大幅提升,國內風電企業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業內人士大多認為,2012年,風電發展方式將面臨新的轉折。
風電事故頻發加快規范出臺
2011年2月24日,中電酒泉風電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故障,導致16個風電場598臺風電機組脫網。國家電監會認為這是近幾年中國風電“對電網影響最大的一起事故”。
然而,風電脫網事故并未就此停住,在4月17日這一天,甘肅、河北張家口兩地都發生了數百臺風機脫網事故。4月25日,酒泉風電基地再次發生事故,脫網風機更是達到了上千臺。到2011年8月底,全國共發生193起風電脫網事故,其中大規模脫網事故由2010年的1起升至12起。
風機脫網事故促使風電發展轉向理性和審慎。
2011年7月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中國所有已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必須建立起風電預測預報體系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機制。該辦法的出臺是國家能源局將調控從酒泉地區延伸到整個行業的開始。
事故頻發的背后折射出近幾年中國風電發展中存在的重建設規模、輕質量管理等積弊,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刻。
通過抑制過快的發展速度以提升風場建設質量,成為國家調控的首要著眼點,之后中國風電“新政”不斷推出。8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風電產業發展急需的18項重要技術標準。8月26日,國家能源局下達“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擬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583萬千瓦。
如果說上述規范和通知是國家強制控風的開始,那么《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上收地方風電項目審批權,則是強制控風的深入。
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控之后,12月2日,國家電監會發布的《風電安全監管報告》顯示,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風電產業安全性、可靠性明顯提高,風電產業發展漸趨穩健。
可再生能源補貼助力風電發展
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表示,到2011年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突破4500萬千瓦,在2010年3107萬千瓦的基礎上同比增長逾45%。
業內人士分析,可再生能源補貼的提高和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是國家通過經濟手段刺激風電健康發展的強烈信號。
2011年11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上調國內上網電價及非居民銷售電價,同時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由此前的4厘/千瓦時提高到8厘/千瓦時。據測算,這意味著今后每年國內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資金多達200億元,將在目前基礎上翻倍。
據介紹,目前政府資金補貼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以風電為主,200億元資金的大部分將被眾多風電企業收入囊中。未來,風電行業理性發展的內生動力將逐漸被挖掘,包括設備制造和風電場開發領域一系列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將因此得以釋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