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商利潤下滑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在產能大幅增長和裝機容量下滑的雙重擠壓下,2011年,國內風機設備企業利潤一路下滑。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風機制造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從高額利潤回歸社會平均利潤的正常現象,符合新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電產業在起步階段受到政府各項優惠政策扶持,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出現了行業利潤率高于同期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的現象。在某種意義上,當前風機制造行業利潤的下調,也是行業發展重歸理性的重要標志。
在此際遇下,海外市場成為國內風機設備商擴張領域,2011年被稱為中國風電國際遠征之年。
2011年9月19日,金風科技宣布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建立一個總投資近2億美元、規劃規模超過100兆瓦的風電場項目。
9月21日,華銳宣布進入南美市場,與巴西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Desenvix簽署合同,將為位于巴西Sergipe地區的風電場提供23套風電機組。
而早在2011年4月和7月,華銳風電先后與希臘國有電力公司和愛爾蘭企業Mainstream Renewable Energy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展海外合作風電場項目。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表示,國內市場的飽和是國內風機制造商走向海外的必然選擇。由于國內面臨并網制約,未來國內風場的建設速度遠低于風電企業的制造能力。
出海遠航同時說明,中國風電企業國際競爭能力正大幅提高。
“選擇出海主要是因為企業已經發展到需要主動參與全球競爭的階段。”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認為,企業經過中國市場的發展,基本上在產品、技術和服務等方面與國際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十二五”時期,中國風電仍將保持年均新增1100萬千瓦的發展速度,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在中國風電標桿電價不變的情況下,隨著風機單位造價的下降,風電開發商的利潤仍然十分豐厚。
初步測算,風電場單位千瓦靜態投資下降1500~200元/千瓦,度電成本下降0.05~0.1元/千瓦時。而國家能源局近期啟動的風電分散開發試點,一旦有所突破,將極大地刺激中東部地區小型風電的開發。
施鵬飛表示,風電總的發展目標不變,新政的出臺將使行業發展更加有序。
2011年是風電行業的整頓之年,經過這一年的隱患排查、補漏校正、調整規范,中國的風電行業將走進成熟發展期。“如果說‘十一五’是風電產業的高速增長期,那么‘十二五’則是持續健康發展期。”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對中國風電產業作出如是總結和判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