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攜手包括河北英利、無錫尚德在內的14家中國主要光伏企業,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高調反擊美國的“雙反”調查。
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包括23家境外媒體在內的 115家媒體到場,焦點集中在面對美國的“雙反”調查,國內光伏企業將如何應對?雙反調查將給國內光伏產業帶來哪些影響?中美光伏產品的貿易戰是否會就此拉開序幕?
中國光伏出口并未損害美國相關產業
11月29日的中國光伏企業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攜手包括河北英利、無錫尚德在內的14家中國主要光伏企業明確表態:要抱團應對美國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
發布會上,英利董事長苗連生、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四位中國光伏產業巨頭悉數到席。
10月19日,美國7家光伏企業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對源自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已分別予以立案。“強烈反對”—— 新聞發布會一開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就用這樣的字眼來表達中國企業對美“雙反”調查的態度。
他說,美國有關企業提出“雙反”調查申請,是對中國光伏產業及光伏產品對美出口現狀的歪曲。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增長來源于市場競爭優勢,而非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
在到會的14家中國光伏企業中,河北占據了兩席。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在發布會上表示,美國申訴企業的心態,“就像參與長跑一樣,起初所有的企業在一塊跑,心理平衡,后來有的企業跑快了,超過去了,就說人家那是吃了激素了。”他表示,對于這種毫無根據的指責以及美國商務部門的立案,中國光伏企業堅決反對。
同樣來自河北的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代表認為,光伏產業是造福全人類的產業,美國的光伏產業已經和中國的光伏制造業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如果為了保護一些因落后而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的企業,就有可能傷害到全人類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探索和發展,“我們認為這違反人類發展準則。”“‘雙反’調查中的美國國內產業損害問題是所有中國應訴企業需要抗辯的共性問題。”中方應訴企業代表、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道出了中方企業應對此次貿易爭端的關鍵。
就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指出,美國光伏電池價格下降主要緣于多晶硅價格因全球供應過剩而下降,并非中國對美出口增長造成。
據了解,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協調下,中國14家主要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組成了聯合應訴團隊,正在美國有關的產業損害調查程序中以一個聲音、一個步調進行聯合抗辯。
發動光伏貿易戰只會導致“雙輸”
11月25日,中國商務部在官網上公開發布了“商務部對美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部令公告(2011年第69號)。
公告顯示,在未來最長9個月的時間里,中國商務部將針對美國華盛頓州“可再生能源生產鼓勵項目”、馬薩諸塞州“州立太陽能返款項目Ⅱ”、俄亥俄州“風力生產和制造鼓勵項目”、新澤西州“可再生能源鼓勵項目”、加利福尼亞州“自發電鼓勵項目”等措施展開調查。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商務部此番發布的“部令公告”已經給中國光伏產業應對美國“雙反”提供了強大的后盾。但在11月29日的發布會上,大多與會的中國光伏企業代表卻表示,“不愿看到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