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光伏系統與并網發電高峰論壇上,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及相關企業就國家太陽能光伏發電十二五規劃及光電全國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展開討論,與會企業十分關注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延續性及細化方向。此前,國家發改委發文確定光伏發電全國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按核準建設及建成投產時間劃分,光伏發電項目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和每千瓦時1元(含稅),高于0.7元/度左右的光伏特許權招標電價;據工信部光伏產業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將超165%,2015年底達10GW,光伏發電市場將迎來飛速發展階段。
十二五光電規劃提振市場信心
根據工信部《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我國到2015年形成多家萬噸級多晶硅企業,1-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光伏企業;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5萬元/kW,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kW,發電成本達到0.6元/kWh,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前透露,國家在制定十二五發展1000萬千瓦光伏裝機目標的時候,初步規劃600萬千瓦在西部,還有350萬千瓦在中東部地區。
江蘇省光伏產業起步早、發展快,2010年全省多晶硅產量接近全國50%,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全國50%。2010年江蘇光電裝機新增容量逾100MW,預計2011年底,江蘇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400MW,規模全國占比過半。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許瑞林表示,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太陽能資源充裕;光電開發不需要開采和運輸等投資;環境友好,無污染排放;國內和國際市場容量巨大。“目前光伏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光電價格受政策保障,是發展光伏發電、培育我國光伏市場的良好時機。”
從全球看,2010年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18.2GW,同比漲幅達139%,其中歐洲地區太陽能市場規模為14.7GW,占全球81%需求。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張軍軍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建筑了光伏補貼、金太陽示范工程等政策措施,光伏并網發電趨勢明顯,“規模效應顯著,資源開發集中,成本較低,集中控制,擴容與調度方便。”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馬勝紅研究員認為,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光伏發電能力將有助于緩減我國持續多年“電荒”現象,打破電力受“煤荒”裹挾局面。“從資源條件、政策環境以及太陽能發電、特高壓輸電技術經濟性看,我國西部地區具備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可行性,且意義重大。”
1元電價的機遇與挑戰
在北京第二屆光伏系統與并網發電高峰論壇上,針對國家發改委非招標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全國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有關政策,專家認為一元電價給光電企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