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早晨,輝倫太陽能董事長蔡濟波接到了律師打來的一通電話,“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了。”他起初“啊”了一聲,隨后又平靜了下來,“這個結果是在人意料之中,又是有些無法接受的。”
前一天,蔡濟波聽到美國商務部可能延期進行“雙反”調查,當時他正在趕往一場中美雙方企業和政府、機電商會等代表參與的能源討論會的路上。他認為,中國企業可能還會有回旋的余地,畢竟在8日當天有14家中國光伏企業已經聯合抗辯了美國“雙反”調查,其中就包括輝倫太陽能。
但如今,這場已經喧囂了大約一年的“雙反”調查還是到來了。
這還僅僅是光伏行業的一個側面。看看在美上市的眾多中國光伏概念股的股價,人們至少會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近期不抱任何幻想了。11月10日,尚德電力(STP.NYSE)股價為2.69美元、昱輝陽光(SOL.NYSE)為2.11美元、晶澳太陽能(JASO.NYSE)為1.95美元、賽維LDK(LDK.NYSE) 為3.63 美元,其余如中電光伏、阿特斯太陽能以及韓華新能源的股價,都在1美元~3美元之間。
顯然市場幾乎把整個光伏板塊都已經遺棄了。一些投資者甚至認為,有些公司如果還這樣繼續跌下去,是否該準備好退市文件了。
市場怎么了?
如果市場仍然存在一些希望,投資者不會將光伏概念股遺棄甚至抱怨。但至少在今年11月到明年第一季度,光伏行情很難好轉。這也是為什么股價難以很快提升的根本因素。
很多人不禁會要問,為什么這段時間內光伏行情會很糟糕呢?
一位長期觀察光伏產業的PE人士告訴記者,占國內光伏出口70%左右的歐洲市場短期很難有好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歐債危機的影響。
“這些基本面問題很難讓光伏行業有起色。”上述PE人士說,光伏制造業的發展,必須要結合歐洲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變化,現在的問題是,銀行的前景已經被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
按照英國智庫Exclusive Analysis分析團隊的警告,如果希臘債務違約和意大利銀行爆發擠兌潮的話,那么歐洲有很大幾率引爆銀行危機。
歐洲當地銀行是大部分光伏電站和光伏系統、屋頂項目的保護傘。沒有銀行,電站等項目都只能依靠自有資金建設。
一般情況下,歐洲銀行會根據光伏項目的投資方資格、信用體系、光伏電站所需要的材料如多晶硅、硅片和電池組件、逆變器等設施的提供商的資質證明,向光伏項目進行貸款,通常貸款比例在70%~80%不等。然后,投資商再配比20%到30%左右的自有資金來運作,這樣一個光伏電站項目才得以全線啟動。
雖然也有個別歐洲大財團或機構全資來投資光伏項目,但項目回報、資金周轉壓力等方面都并不是非常合算的買賣。
因為在歐洲地區比如德國,當地政府會給予一定的電價補貼,同時一旦光伏項目上網后也會產生收益,電站投資方會直接將收益和補貼的一部分用于還貸,其實整個運作是相當流暢和從容的。
而如果全部使用自有資金來建一個為期20年或者25年左右的電站,那么這筆自有資金至少要5年左右,才可能通過政府電價補貼和上網發電獲得的收益得以償還掉。也就是說,這5年時間投資方的資金是被完全占用的。
對于光伏電站運營的一個大問題在于,銀行本身都已經面臨倒閉、擠兌或者其他危機了,那么還怎么可能會有心思來給一些光伏電站項目提供足額的貸款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