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業大會暨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一位嘉賓似乎心不在焉,中途還接聽起電話。
出乎意料,這位嘉賓竟是國內知名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的母公司協鑫光伏的首席執行官江游。
面對記者,這位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中年CEO“辯解”,電話內容是關于在多本雜志刊發“新能源造就綠氧環境”的文章。“不算開小差吧?這是一個‘新能源消費習慣’的養成計劃。”
江蘇中能是這個論壇的主要協辦者,他們在論壇上還印發雜志,與央視聯合攝制專題片等,以普及新能源知識。
如今,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共識已在全球范圍內確立,我國新能源領域的開發也空前火熱,但事實上,當你與走在時尚前沿的年輕人探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時,他們大多會迷惑地搖頭。
“新能源”三個字是不是離大眾太遠?
一些企業正將新能源蘊涵的“環保”、“節能”等關鍵詞,引入百姓的認知。20年前可望不可及的東西,今天已無處不在。汽車、麥克風、電視,都是硅產業的下游終端,就連手機里都有硅產業的部分——它與消費者的“貼身”關系,決定了未來多晶硅和新能源都將走下論壇,走入尋常百姓家。
“產業鏈的最終端是消費者,你得讓老百姓知道太陽能、風能這些新能源,怎么就比煤氣罐好。”和江蘇中能一樣,西格里碳素有限公司也正致力于讓中國消費者熟悉碳素概念。
西格里碳素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Opalskl先生說,他要把進入四川的步伐延遲3年,“要用3年時間讓四川人知道,消費新能源關乎切身利益”。和發達國家一樣,中國老百姓也應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主要推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