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參加“高效節能產品走進鄉村”活動,中午12點跟隨南京市經委、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飛利浦(中國)照明公司等一行40余人前往六合區。當獲悉此行只是去為當地農民提供白熾燈免費換領節能燈服務,而來回車程將超過200公里、耗時超過5小時后,記者不禁心生疑惑:“在市區換不是一樣嘛?趕這么遠就為了換兩個燈泡,不會又是一次‘形象工程’吧?”
了解記者疑惑后,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副書記鮑志勤在車上和記者細細算了筆“節能賬”。“在我國,照明用電占全社會用電的12%。如果全社會都能采用節能燈,1年內將省電480億度,相當于減排4800萬噸二氧化碳或植樹140多億棵。”鮑志勤說,“換燈泡看起來是小事,但卻關乎節能減排這樣的國家大事。”
為實現“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2007年起,我國開始全面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目標在10年內全國禁用白熾燈。由于節能燈價格較高,國家采取統一招標+財政補貼的方式,把實惠讓給百姓。這樣一來,市民只要花三五元就能買到一只節能燈,相當于市場價的1/4。今年,中央財政安排6億元左右,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2億只,為去年的2倍。我省的推廣任務是300萬只,根據規定,20%的產品要推廣到農村,這才有了這次“送燈下鄉”的活動。
來到六合區馬集鎮何營村,四下一轉,村民家都是25w、40w甚至是100w的白熾燈。飛利浦(中國)照明公司大區經理徐興說,通過這兩年的推廣,城市居民對節能產品已基本接受,惟一的門檻——價格因素也將隨著國家的財政補貼而消失。農村則不然,農民既缺乏對節能產品的了解,又缺乏購買渠道,只能長年用著耗能、費錢的“黃燈泡”。由于電壓不穩,白熾燈在農村很容易壞,而采用寬電壓設計的節能燈則沒有這一顧慮。所以,節能減排在農村大有可為。
在石云組24號村民石玉昆家,老人指著屋頂40w的白熾燈說,“這個燈真不耐用,我們每晚就開3個多小時,用不了兩三個月就壞了。好在便宜,1個只要1塊錢。”在把兩只18w的節能燈送給老人后,徐興告訴老人,“用了這個燈,按您一天用3小時算,起碼能用5年,不但比您以前用的燈亮,還更省電。”據介紹,與相同瓦數的白熾燈相比,節能燈可節能70%—80%,亮度是其5倍,使用壽命也是其5倍以上。
遺憾的是,由于老人家使用的是插口燈座,無法立刻安裝。村支部書記陳德高在一旁拍著胸脯說,“老石你放心,明天我就給你換了。”事后,陳德高告訴記者,由于插口燈座比螺口的要便宜兩毛錢,所以村里絕大多數人家都用的是插口。后來,好不容易在村民李玉龍家找到了一個螺口燈座,成功換上。記者算了一下,如果老李以后把家里全換上節能燈,每個月就相當于種了5棵樹。看著明顯亮堂多了的屋子,想著換了燈就等于種了樹、為國家做了貢獻,老人像孩子似地把燈開了關、關了開,我們走出很遠,回頭一望,屋里還在忽明忽暗地閃著。當天,村民帶了很多白熾燈來免費換領,飛利浦公司帶去的700多只節能燈全部發光。村干部表示,將盡快幫助村民更換燈座,盡早用上節能燈。
回到城區,南京城已是華燈初上。想著已經用上節能燈的李玉龍老人,和以后不用老去買燈泡的石玉昆老人,記者忽然覺得,這趟“百里換燈泡”還挺值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