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源自西方發達國家,通俗來講,就是節能服務企業對客戶的能源使用和管理做 “望、聞、問、切”的綜合診斷,然后提供節能項目設計、設備選購、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
日前,以上海市委辦公大樓“領銜”的滬上10座建筑,聘請了一位提供專業節能服務的“洋管家”——法國施耐德電氣。這讓“合同能源管理”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合同能源管理源自西方發達國家,通俗來講,就是節能服務企業對客戶的能源使用和管理做“望、聞、問、切”的綜合診斷,然后提供節能項目設計、設備選購、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雙方按比例抽成。
這一市場化的節能模式在國外早已發展得紅紅火火,在國內卻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記者在浦東采訪發現,已實行“合同能源管理”的用能方獲益良多,節能服務企業則遭遇資金難題而叫苦不迭。
浦南醫院的喜與憂
“不花一分錢,盡賺數十萬。”這是發生在浦南醫院的真實故事。
近年來,國家一直提倡全社會節能減排。浦南醫院院長劉衛東看著院里碩大的鍋爐,想要響應國家號召。但是,如果醫院為此投入一番人力、財力,今后就能減少能源浪費、成功“回本”嗎?他猶豫了。
直到2007年,劉衛東接觸到了“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概念,立即覺得這是個推行節能改革的好方法。于是,敢于創新的他拍板上馬該項目。
2008年伊始,浦南醫院引入第三方企業為醫院節能,將中央空調機組釋放出來的熱能進行回收利用。當時,浦南醫院是全國第一家試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醫院。對于一家頗有歷史的事業單位來說,首嘗“螃蟹”是需要魄力的。
好在一年后,醫院決策層真的放心了:節能效果相當明顯,當年就省下93.7萬元的費用,比2007年的能耗降低18.4%。不僅如此,由于原先供能的鍋爐已拆除,既省免了5個鍋爐工每年30萬元的工資總額,還騰出來300多平方米的用房,被改建成可容納800多張床位的病房。同時,按照合同,負責實施節能改造的上海中普節能科技公司承擔了設備日常維護和維修的任務,今后醫院不必再為維護節能設備而操心。
實現能源循環利用是否以巨額投入為前提呢?浦南醫院的回答是:投資為零。因為節能設備均由上海中普科技公司提供。頭5年,醫院將省下費用的一半給該公司,此后將減為4成。沒有花錢,還省下百萬費用,又節約了能源,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醫院的大好事。
然而,這邊歡欣鼓舞,那邊卻愁眉不展。為浦南醫院解決了問題的上海中普節能科技公司很郁悶。
“浦南醫院是我們第一筆業務,為了打響牌子,我們賠錢賺吆喝,虧了幾十萬。”總經理王承德無奈地說。該公司從2008年開始做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浦南醫院即首位顧客。以浦南醫院項目為例,王承德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一開始投入了300多萬元的設備,此后派遣1名技術工人長期駐守,每年費用約8萬元;為醫院每年節省費用100萬元,與醫院的分成時間為9年,前5年分成50%,后4年40%。如此,不算9年后的維護費用,這項目基本收支平衡。但實際上,9年后,公司仍需負責維護,而且這些設備零件的壽命約為10年,可合同期長達15年。
更讓他苦惱的是,牌子打響了,日子還不好過。王承德稱,公司每年投入將近千萬元,至今已投入2500萬元。但由于項目回收成本時間長,兩年多來只收回800萬元,缺口達1700萬元,這對于注冊資本為700萬元的公司來說已是“天文數字”。
為了將公司經營下去,王承德已經債臺高筑。4年前,他賣掉了名下的兩套房子,當時市值約140萬元。后來,他把自己一套價值500萬元的房子抵押了,換來360萬元銀行貸款。然而,靠銀行輸入的“血液”依然遠遠不夠,他開始向別人借貸,利息比銀行高60%。每個月,這些借款利息就高達250萬元。
不只是王承德面臨難題。設備投入大、回收周期長,也讓國內不少節能服務公司陷入困境。據統計,上海90%以上的節能服務公司遭遇資金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