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5.80,0.06,1.05%)區吸引高科技研發企業的力度更大。“我們這里企業最高拿到的政府資助可以超過1000萬。”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科技局副局長韋純青介紹,對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他們給200萬的安家和項目啟動資金。蘇州高新區和工業園區有不少研發型企業系從上海出走。
實際上,外高橋集團(啟東)工業園的運轉并不理想。至今為止,外高橋集團(啟東)工業園的外高橋園區只吸引了兩家公司,其中一家還是醫藥研發企業。
但在上海方面,則試圖通過這一模式,把外遷企業的總部和研發運營等機構留在上海,同時分享企業外地成長的稅收等利益。
外高橋與啟東合作的模式實際上是上海地方利益,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實現的最理想的模式。“我們集團上海部分的增加值大概四五成,但整個集團在上海創造的利稅,能占到集團全部利稅的三分之二。”上海迪賽諾生物醫藥公司董事長李金亮說。
迪賽諾是生產抗艾滋病毒藥物和制劑的醫藥公司,在江蘇鹽城和大豐,以及江陰、蘇州都有產生基地,年產值達到了20億元左右。是上海張江最早走出去到長三角布局生產基地的公司。
迪賽諾沒有把總部遷出上海。對李金亮來說,成本很重要,但人才更重要,公司的研發和營銷等運營,他還是放在上海張江。
但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制劑的生產,雖然外地比上海張江的成本一年低1000萬,李金亮還是選擇在上海南匯臨港新城生產——臨港的成本比張江一年節省500萬左右。
李的做法是上海最希望看到的。浦東與南匯的合并,就是上海希望突破行政阻礙,將浦東高技術產業研發成果的產業化項目內部消化,轉移到南匯,GDP和財政收入、就業等留在上海,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將使浦東金橋(14.47,0.00,0.00%)、張江等開發區走出上海的步伐暫時停滯。張江等開發區在市政府發文推廣外高橋經驗之后,都已到長三角甚至內地做過多次考察,希望復制外高橋模式。但南匯的加入,整個浦東和上海的產業規劃將重新改寫,上海和浦東的產業外移,將更多采取自我消化的方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