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9月4日發布了《2009年世界經濟和社會概覽:促進發展,拯救地球》的報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當天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報告的內容并請專家作出評論。
發展中國家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更嚴峻
聯合國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協調發展目標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報告呼吁,發達國家“投入比目前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減少其碳排放量,發展中國家則需通過加大投資以及積極的政策干預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報告指出,發達國家兩百年來依靠碳拉動的經濟增長是目前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自1950年以來,全球碳排放增長中有3/4來自發達國家。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然比發展中國家人均排放量多6到7倍。
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面對的挑戰比發達國家要嚴峻得多,經濟增長仍然是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發展中國家能夠維持快速經濟增長,各國才能積極參與解決氣候挑戰。這就需要滿足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因此氣候變化談判者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貧困國家如何走低排放、高增長的發展道路。
報告指出,增長方式的轉變“將伴隨著發展中國家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調整”。而要實現這種轉變必須要建立一個全球新政,以提高投資水平并將資源引導到低碳經濟領域,以增強抵御氣候變化的能力。然而,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缺資金和技術知識,它們應在這方面獲得可觀和有效的多邊支持,發達國家不能兌現國際援助的承諾是應對這一挑戰最大的障礙。報告呼吁發達國家采取更為堅決的行動,在氣候問題上積極發揮作用,促進國際合作。
發展中國家應改變經濟發展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鄒驥教授認為,該報告內容豐富、詳實,思路清晰,在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要減緩氣候變暖,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但減排、低碳發展需要巨額投資,他的研究小組推演的結果是,2010年至2020年,全球每年減排增量投資為1200億美元,2020年至2030年,每年需要投資3000億美元,2030年至2050年,每年需5000億美元。目前在這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報告要求發達國家采取更堅決行動,兌現援助承諾,這反映了全球許多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意愿,對發達國家有觸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