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產業化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還是產業的系統工程創新。這就要求我們應系統地研究“整車產品”和“能源供給”兩條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方案,形成整車、電池和能源供給這“三駕馬車”攜手共進的合力。
在筆者看來,要想使電動汽車具備市場競爭力,我們在開發產品的同時還需要明確商業模式,尤其是要明確能源供給模式。
毫無疑問,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導者是傳統汽車企業,但汽車企業無法單獨主導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因為傳統汽車產業的創新法則,是建立在“配套完善”和讓用戶“加油方便”的能源供給體系基礎上。換言之,汽車企業只需要對車輛產品進行技術和功能的創新,不需要考慮與能源供給體系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配合。而正在創新中的電動汽車產業,并沒有與傳統汽車一樣配套完善的能源供給體系做基礎支撐,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構架。正是這種缺失,使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之路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如何有效解決電動汽車“充電不方便”的問題已成為困擾產業發展的大問題。
今年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宣布該公司將實施“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電池配送”電動汽車商業推廣模式,國內整車企業應重視這一信息。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實用便捷的能源供給體系的支撐,沒有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規劃,僅僅有可跑的電動車輛是無法形成商業化的;僅僅靠建設滿地的充電樁,也是無法幫助電動汽車形成商品的市場競爭力,美歐日幾十年來沒有成功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發展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實現電動汽車的可持續發展,汽車企業應當與能源供給企業一起探索創新商業模式構架,探索配套的整車、電池與能源供給系統技術方案,并攜手實施,這應當是支撐電動汽車產業化的三大要素。具體來說,汽車企業應當和能源供給企業形成合力,推出與后者的充換電站網絡配套的電動汽車產品,共同使電動汽車具備市場競爭力,使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的進程提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