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全國政協的一場小組會上,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主任歐陽明高,請他就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實現什么樣的發展?
歐陽明高: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十二五”期間必將加速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經歷了兩個五年計劃的發展,“十五”時期是研發階段,“十一五”時期是示范運行,“十二五”時期將是產業化的關鍵時期。現階段,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速度過快,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能源形勢越來越嚴峻。這就要求汽車產業的轉型一定要與節能減排掛鉤,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到了非加速不可的地步。我相信,“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必將取得很大的突破。
問:你曾經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要走“車型開發兩頭擠”的路徑,從小型車和大客車開始。現在,你是否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
歐陽明高:未來5年,“兩頭擠”的戰略仍然是主要路徑,但這并不是指只發展小型電動車和大客車,中等車型也在逐步發展。不過,小型車和大客車更容易實現產業化,會率先發展起來。
事實上,無論是純電動小型車、大客車,還是中等規格的車型,在“十二五”期間都會得到發展,但各自需要的政策和條件不一樣。從我國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程度、居民消費水平看,我們在小型車和大客車產業化推動方面具有優勢。
目前,我國新能源客車已經實現較好的發展,逐步步入正軌,具有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在微型車、小型車發展上,如果有好的標準、法規引導,在“十二五”期間將會很快上量。中等規格車型則需要慢慢過渡,從油電混合到插電式混合動力再到純電動,這是中間的過程需要更多時間。
問: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與國外的差距大嗎?
歐陽明高:差距是相對的。比如電池,在基礎研發階段,我們與國外技術的差距還是有的。不過,電池開發技術是一代一代不斷進步的,盡管基礎材料研究上我們相對落后,但隨著我們在研發方面的不斷投入和努力,以及技術升級周期的縮短,我們與國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當前,我國車用電池經過技術升級已經能夠裝車運行,在國際上也受到好評。
問:混合動力汽車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市場主流車型,但是,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只能按照節能汽車標準來補貼,與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金額相差甚遠。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歐陽明高:從國家戰略上,我國汽車產業轉型的最終方向還是電動汽車,所以多給電動汽車補貼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從全球范圍來看,混合動力技術趨于成熟,在國際市場上已經進入了競爭階段。國家補貼應該給那些不成熟的技術,而非成熟技術。中國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目前,中外企業的混合動力汽車產品都在市場上競爭,應該由市場來主導。
問:“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目標是實現百萬輛,請問您覺得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是什么?
歐陽明高:這個目標總體來看比較客觀、理性。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從技術和產業化角度上并不難,最關鍵的是要制定好中國自己的標準法規。現在,我國電動汽車的評估標準是都按照國外標準法規認證的,國外標準認定續航里程達到100多公里才算合格,但這一標準是按照歐洲的交通狀況和路況來制定的,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國情。在中國,由于交通狀況的問題,小型化、輕量化、低速、短里程的電動汽車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這種電動汽車不需要安裝太多的電池,因此,電池成本就會降下來,更容易實現產業化。
我們應該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制定準入標準,使得微型電動汽車、小型電動汽車也能進入市場。目前,這類標準法規正在研究當中,“十二五”期間可能出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