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8400萬元、高達21.2米的大型高壓變電站竟然隱匿在一個剛建好的小區里。連日來,平頂山市平安怡園小區的上百名業主發了愁:位于小區院內的變電站距離他們的新房不足20米,4個月來他們奔波于多個部門,未能阻擋住變電站的建設步伐。目前該變電站主體已經完工,計劃年底投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變電站是平頂山市第一個進入市中心的室內變電站,也是目前省內規模最大的110kV室內變電站。而多名附近居民對規劃局的選址和環境評價單位的環評結果提出質疑。
投訴:6層高變電站矗立小區中
11月10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平頂山市礦工路與體育路交叉口附近的平安怡園小區。在北院和南院中間,一棟米黃色的建筑矗立在東側,高度與南側的6層樓相平。
“今年6月底領新房鑰匙時,還以為這兒是個幼兒園或者活動中心”,小區業主代表張平原說,業主們得知建設中的是個大型變電站時,都非常擔心,“我們實地測量過,離北側居民樓不到20米,離南側和東側居民樓只有10米左右”。
聽說記者采訪,20多名業主陸續圍了上來。他們說,了解到變電站可能存在噪音和電磁輻射的危害后,裝修好的業主不敢入住,沒裝修的也不敢裝修了,“都覺得院里埋了一顆‘炸彈’”。
在小區東側院墻外,一個工程標牌證實了這座建筑的詳細情況:工程名稱是110kV文化宮變電站,東西寬22米,南北長25.2米,室外地面以上樓高21.2米。項目管理單位是平頂山市供電公司。
供電公司:選址經過市里協調確定
昨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系上平頂山市供電公司總經理李海星。據其介紹,文化宮變電站是平頂山市第一座進入市區的室內變電站。
“選址是市里協調確定的。”平頂山市供電公司基建部的張國民說,“經過了規劃局、土地局等部門的同意。”張國民說,文化宮變電站采用了全封閉的設備,安裝的所有門窗都是防噪音的,“對周邊幾乎沒啥影響,經過專門的環評和環保局的審批,一切都是按照規范建設的”。
建設變電站和周邊居民溝通、協調過沒?張國民說,供電公司建設變電站是根據市里的需要,按照規范建設的,要供電公司出面跟居民溝通協調,有一定難度。
質疑:環評有誤,建設違規
拿著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業主們的質疑集中在“公眾參與調查結果”上。在報告書中,共有21名參與調查者,“只有3名人員地址是附近的,小區的居民一個也沒有”。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平頂山市環保局。據工作人員介紹,供電公司委托有資質的環評公司做的環評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文化宮變電站的電磁輻射和噪音都符合國家標準,平頂山市環保局對包括該項目在內的11個變電站項目進行了審批。對于業主們對環評報告中公眾參與調查的質疑,這位工作人員說,“這一點,環評確實有點失誤”。
除了環評外,業主們還發現,該變電站的建設與規劃部門的審批不符。“規劃局審批的建筑高度不超過15米,而變電站建到了21.2米”。
建議:建設方應對居民做出承諾
平頂山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支部書記黃玉水受理了平安怡園小區業主的投訴,他對此事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方面,建設方應提供便利條件,組織小區居民代表以及建設單位、規劃單位等相關部門,到已經建有同級別室內變電站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實地檢測噪音和輻射,如果沒有問題,做好解釋工作,讓小區居民放心;如果有問題,現場提出解決方案,解決不了,立即停建。另一方面,建設方應該對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做出承諾,來消除居民的不安。
“建變電站是個好事,但如何把好事辦好,還需要一番功夫。”黃玉水說。 (大河報 記者尚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