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是醫院各項醫療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它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疾病傳播、威脅健康,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廢物。雖然各個醫院對醫療廢物的處理都采取了多種辦法和措施,然而,由于多種原因,醫院醫療廢物處理過程中仍較為普遍地存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存在的問題
1. 1 政府職能不到位 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但是,部分區縣(市) 地方政府對醫療廢物的處理無統一的規劃、缺乏管理辦法和措施,沒有真正履行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職責,將本應承擔的職責轉移給醫院,而對醫院的資金投入又不到位。據統計,目前政府對醫院的撥款不足10 % , 有的醫院甚至無撥款[1 ] 。為此醫療廢物的無害化終末焚燒或深埋處理任務全由醫院自己承擔。而焚燒爐的投資與運行維護的費用較高,許多中小型醫院無力承擔,且焚燒爐的安置受周圍環境的制約[2 ] ;其次,目前多數醫院的位置都地處城市的黃金地段,沒有閑置的土地用于醫療廢物的深埋,醫院醫療廢物的處理十分困難,導致了醫院醫療廢物的處理及管理不規范。于是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某一醫院為一定區域內醫療廢物的處理點,雖政府可以指定某一醫院代表政府履行這一職責,但卻又無相應的資金投入和收費政策。由于成本較高,長久下去,指定的醫院將無力承擔這一經濟負擔。
1. 2 醫療廢物管理不規范 醫院缺乏醫療廢物規范管理的意識,如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管理不規范。在實際工作中,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2. 1 醫院不重視、制度不健全 首先是醫院不重視,沒有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進行全員培訓;醫務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對醫療廢物的處理及管理規定不明確。另一方面是沒有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的管理措施及處理辦法,沒有完全按國家的有關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從而導致管理混亂、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對患者、醫務人員、社會可能造成安全隱患。
1. 2. 2 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處理認識不夠 《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頒發實施多年來,部分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醫療廢物的處理不重視、漠不關心,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知識。甚至多數醫務人員沒有認識到醫療廢物對社會、對人群、對環境、對醫院感染造成的危害,認為醫療廢物的處理與自己的專業沒有關系。因此,對日常醫療工作中醫療廢物的產生不關注,醫療廢物的處理不關心,醫療廢物的管理不熱心。還有一部分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概念混淆,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分,從而增大了醫療廢物的量,增加了醫療廢物的處置成本,同時也加重了環境污染。
1. 2. 3 醫療廢物管理不規范 (1) 醫療垃圾分類不清[3 ] ,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混裝現象經常發生; (2) 醫療廢物暫存時間超標(暫存時間< 2d) ; (3) 醫療廢物容量超多(容量< 3/ 4) ; (4) 醫療廢物運送未按規范實行密封運送; (5) 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經辦人等的登記不清楚等問題普遍存在。
1. 2. 4 醫療銳器廢物盛裝處置不規范 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銳器,應當置于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密閉的容器內。但是,檢查發現,較多的醫療單位并未按規定將醫療廢棄銳器放入防穿透的利器盒內,而將紙盒、塑料袋作為收集利器的替代用品或直接將玻璃安瓿等投入垃圾袋。然而在處置醫療廢物時,這些帶有污染的銳器可能會致醫務人員和運輸、焚燒等工作人員的皮膚受損,造成醫院感染或疾病傳播等嚴重后果。
1. 3 運行成本高 雖然運行成本高不能成為是否應當規范地進行醫療廢物處理的理由。但是,由于醫院在處理過程中大大地增加了運行成本,所以,由于運行成本過高,完全可能造成一些醫院不按規范進行廢物處理,從而造成醫院感染,甚至環境污染等。
但是,醫療廢物的處理,較高的運行成本的確存在著并影響著這一工作的規范運行,如:焚燒爐處置醫療廢物每公斤用柴油0. 1kg ,耗電0. 07 度,加之在廢物產生、包裝、貯存、運輸等環節要嚴格進行容器、場地和設施的消毒、管理,以及人員防護和培訓中產生了大量的費用,如包裝袋、收集桶、盛裝桶、不銹鋼密閉車等以及防泄露的垃圾暫存處。其間還要產生許多管理和人員等費用,考慮到所有相關費用,1kg 醫療廢物的處理費高達近8 元,從而加重了醫院的經濟負擔。
1. 4 環境污染 由于醫療廢物焚燒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惡英、呋喃,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的重金屬等危險廢物[4 ,5 ] ,對環境污染很大。如二惡英的劇毒性就可以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持久的不良影響。而同時,由于對醫療廢物規范管理的加強及醫療廢物焚燒處置量的增加,醫療廢物中大量的塑料物品,以及手術、病理檢查廢棄組織在焚燒后產生的氣體、灰塵中所含有大量毒性很強的有害物質所致的空氣污染,均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城市化發展、人口密度增加的地區,這種危害更為突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