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建筑節能是重要環節之一。所謂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和追求綠色GDP。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加快推進,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建筑耗能占我國總能耗的40%。在寧波,不少企業推出各種節能技術和產品,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時,也吹響了“低碳生活”的號角。
寧波諾丁漢大學:一幢“玻璃屋”書寫零碳傳奇
三個月前,法國戛納的國際房地產投資交易會頒獎典禮上傳來喜訊,寧波諾丁漢大學可持續能源技術中心大樓榮獲“綠色建筑獎”,這是唯一一個來自中國的獲獎建筑項目。
從外觀看,這座節能樓四面都是藍綠色通透玻璃,外部為“扇形”傾斜墻面,但每個側面看到的形狀都不同。該樓設計者——意大利設計師利馬里奧·庫西內拉教授說:“這個靈感來源于中國女性跳舞時用的折扇。”大樓的獨特設計,除了外觀上的創新,其室內設計及材料使用上,都蘊含著頂尖的科技理念。
“太陽點燈,雨水沖廁。”曾有媒體這樣概括“玻璃屋”的零碳傳奇。大樓地上五層,地下一層,主要功能是為新的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中心的員工和研究生提供專業研究實驗室。
之所以稱這幢大樓為碳零排放大樓,主要是因為它通過自己內部系統,利用陽光、雨水、風力等可再生資源,解決用電、用水等問題,且不產生二氧化碳。
與眾不同的是,大樓整個樓頂和窗戶邊的金屬裝飾材料、草坪上的金屬籬笆,都是太陽能發電板。除此以外,水平面都種上了綠色植被。
白天,太陽能板把日光轉化為熱能,帶動發電系統,使電梯、機械通風和冷卻水系統運轉。未用完的能源則儲存在電池里,貯滿后可維持大樓兩個星期用電。晴天,這些太陽能發電板每小時可發電600至800千瓦時,供60至80個100瓦的燈泡同時工作。
大樓還有自成一體的雨水收集系統,依靠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園里現有的地下雨水管道,流經路面的雨水被收集起來,用于衛生間的沖洗等,實現循環利用。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門旁邊,還有一個小湖,用于收集雨水循環利用。
樓內也不用裝空調,不會給自然界增加任何排放負擔。原來,大樓的主體外墻都是雙層立面墻體,外層是隔熱玻璃,內側是水泥混凝土,中間的夾層既能通風又能隔熱,從而保持室內恒溫。
房間朝南一面都是玻璃墻,白天不用開燈就可以工作學習。同時,雙層玻璃中間的夾層,通過專用的地能水泵和七八十米深的地下連通。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空氣在這個連通器中循環,就可以實現制冷或加熱,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