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說,造林綠化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履行林業使命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國造林綠化工作已經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在增長方式、區域重點、社會需求以及木材供應形勢四個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賈治邦是在25日至26日于山西省召開的全國造林綠化現場會上作上述表述的。這四個方面的重大變化分別是:
造林綠化的增長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森林經營已成為現代林業建設的永恒主題。當前我國造林綠化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林地產出率低、森林生態功能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我國單位面積蓄積量僅84.73立方米,人工林只有46.39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為林業發達國家的12.94%。其根本原因,是長期以來只重視了植樹造林和采伐利用兩個環節,而忽視了森林經營這一關鍵環節。今后全國林業工作,特別是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荒山荒坡造林綠化工作的地方,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經營撫育上來,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和效益,力爭通過若干年努力,使單位面積蓄積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造林綠化的區域重點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快立地條件困難區域造林綠化工作已成為擴大森林面積的主攻方向。當前我國缺林少綠的狀況仍未根本改變,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很低,生態狀況十分脆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十分嚴重,嚴重危及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加快上述立地條件困難區域的造林綠化,已成為今后我國造林綠化的主戰場和要啃的“硬骨頭”,也是我國擴大森林面積的潛力所在。
造林綠化的社會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身邊增綠”已成為讓人們直接享受更多更好生態產品的迫切要求。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實行“身邊增綠”,已成為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在大力推進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實行“山上治本”的同時,各地各單位要全面推進“身邊增綠”,加強城市、村莊、校園、礦區、營區、平原以及路邊、渠邊、河邊、湖邊綠化。
木材供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立足43億畝林地解決我國的木材需求問題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為了滿足國內對木材的需求,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木材。當前,世界森林資源仍在減少,對木材的需求量仍在增加,保護森林資源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國進口木材的空間日益縮小。
賈治邦強調,各地各單位必須充分認識上述變化對造林綠化工作帶來的巨大影響,準確把握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及時調整完善工作重點、政策措施和服務內容,切實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順利完成各項造林綠化工作任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