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態文明建設是環保工作的靈魂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賦予環境保護工作的時代重任,是新時期環境保護事業的靈魂所在。對環保部門而言,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圍繞什么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這個主題,高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積極作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在更高層面上、更大范圍內審視和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的新道路。
立足當前,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的環保工作。深入研究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的新挑戰,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解決城鎮環境問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大力研發和推廣高效綠色適用技術,提倡和引導綠色消費。
準確判斷,繼續推進環保工作的歷史性轉變。歷史性轉變是科學發展觀在環境保護領域的集中體現。歷史性轉變的提出,標志和預示著我國進入了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階段。要真正達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并重”、“同步”和“綜合”,還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
以人為本,加快解決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是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堅持環保為民,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是探索環保新道路的立足點和著力點。
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需要建立健全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以及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
尊重創造,鼓勵各地各部門大膽實踐取得經驗。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需要各地各部門共同參與、共同推進,發揮各方面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熱情。
環境保護事業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我們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環境保護的新道路,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