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年,直到我從報紙上看到FPT上市,我才意識到昔日老友已經變成億萬富翁了。他持有價值1.64億美元的股份,我們同學里也有一些在歐洲擁有自己的公司、攢了幾百萬美元的人,但和他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關于張家平的崛起,社會上也有許多版本的“內幕”,其中包括張家平娶妻有道——他的太太是越南赫赫有名的抗美武將、前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元甲將軍的女兒。不過,張家平將FPT從一個IT公司發展為目前越南本土最大的手機銷售以及系統整合商,并且兼營軟件外包和通訊,以及互聯網、電子媒體內容和電腦組裝等業務,這些成果仍然為他贏得越南人的尊重。在FPT網站的總裁簡介上,50歲的張家平被譽為公司的“靈魂人物”。阮氏英說,她知道老同學“工作很努力,有時候整晚在辦公室加班,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會”。
這樣的故事在越南已不復新鮮。經濟革新下的股市催生了無數富翁,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財富只是數字游戲。“普通百姓對富人的名字無動于衷。只有城市中產,特別是年輕一代會略為關注。”范達海說。
2006年底到2007年初,隨著股市火爆,利益豐厚的持股人開始成為本土媒體的聚焦對象。上市公司信息的日漸透明使得一批巨賈不再隱形。商界盛傳,亞洲商業銀行、京都食品公司和西貢證券公司(SSI)的主要持股人擁有資產共計超過16.25億美元。
“有關這些公司主要持股人的信息是可信的。”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坦言,這些大股東所持的全部股份并不公開,不過,目前的數字非常精確,“只要你知道某人持有多少股份,你就能計算他們的資產。”
“只要研究一下證券交易所里的上市公司,我們就能找出一串持有價值幾百億越南盾股票的人,這些富豪的財產是公開的。但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億萬富翁,他們不想公開財富,因為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對富豪總有些不安。”越南《前鋒報》(Tien Phong)記者范陽說。
“越南夢”
范陽是第一個對越南富豪進行詳細調查的記者,但他對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始終閉口不談。在他看來,目前在越南億萬富翁(以美元估算)榜上折冠的,仍然要數被稱為“越僑”的海外越南人。
“紐約卡特大酒店總裁陳庭丈擁有超過10億美元的資產,他應該是目前最富有的越南人。”范陽表示。76歲的陳庭丈于1975年以難民身份赴美定居,目前,他還擔任紐約市聯合組織董事會成員、美國紅十字會理事,是紐約乃至全美聲名顯赫的越僑。
陳庭丈最為越南人所熟知的故事就是他曾拒絕7億美元的收購要求,稱要一輩子守住位于紐約時代廣場中心摩天大廈群中的卡特大酒店。“他說這是越南人的驕傲,無論多少錢都不會賣,這一度被越南家長當作勵志故事教育子女。”范陽說,“既然有美國夢,我們也可以有越南夢。”
位居前列的越南本土富豪還包括河內進出口總公司董事長武文天。據說,武文天擁有全越南最奢華的車隊,不少人認為他堪稱越南首富,而武文天曾向親近的朋友坦承,自己只是“越南最有錢的人之一”。此外,南強貿易旅游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文強,在河內等城市擁有數家高級酒店和商務樓,投資總額達2.5億美元,也被視為“越產”億萬富翁。
在這個平均年齡為24.5歲的年輕國度,商界年輕生力軍的力量不容忽視。范達海表示,青年富豪往往比他們的父輩更有投資魄力,更具現代市場意識,也有全球化的經濟視野。這其中的佼佼者包括中原咖啡的創始人兼總經理、37歲的鄧黎原羽;擁有超級市場、工廠和度假村的青年企業家潘日旺;京都食品公司的華裔兄弟陳金成和陳榮源;東塔公司的武國勝;“家具大王”武長青和太陽水療度假村的武明懷等。
“這幾年出現的富人實在太多太多,他們的資產也許會因為股市不景氣而縮水,但總值絕對還是位于全國前列。”攝影師黎光日說,“唯一變化的只是他們之前的相對排名。”
困擾范陽的是,他對富豪的報道“通常會引起不滿,而不是高興”。范陽說,“這是舊時代的思想作祟,即使正大光明地賺錢也不敢聲張,也許經濟革新會漸漸消除這些保守看法。”
好的一面是,富豪故事正在對年輕人起到激勵作用。“我收到不少讀者來信,對富豪故事的反響很大。其中一名讀者告訴我,他通過這些故事了解到這些了不起的本地商人,‘和媒體曝光率極高的演藝明星相比,這些通過努力為國家創造財富的人更應得到宣傳’。”
“換一種方式想問題,有錢沒什么不好。這些人的公司創造了成千上萬工作崗位,他們是在為社會謀福利。”范陽說,“‘強國富民’應該是越南人奮斗的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