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方面的產業格局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國內企業迅速趕超外資企業,而中復連眾迅速趕超保定中航惠騰。盡管新增葉片生產廠商眾多,但大多數僅限于概念炒作,實際進行大規模生產的企業數量非常有限。隨著整機功率的提升,葉片的尺度也逐漸向大型化發展。從2008年開始,單片長度為38米左右的1.5MW葉片成為主流。而中國三類風區眾多,估計從2009年開始,市場對大尺度葉片的需求將明顯增加。另外,從2010年開始將出現對單片長度約50米的3.0MW葉片的需求。隨著葉片尺度的增加,其設計和制造難度將劇增,沒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很難參與競爭。
風電產業已進入全面競爭階段,今后將更加殘酷。隨著風機的大型化,對載荷和控制的要求提高,研發和制造的難度都將急劇上升,缺乏資本實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很難跟上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最終必將被淘汰出局,寡頭壟斷的局面不可避免。
高質量的零部件將繼續成為行業的瓶頸。預計2009年主要零部件的供應仍然偏緊,特別是高質量的零部件,如大尺度和高效率的葉片、高可靠性的變速箱等仍然稀缺,部分要求較高的零部件,如主軸、主軸軸承、變漿軸承、控制系統等仍要依賴進口。
太陽能電池 增量不增收
2008年四季度以來,受歐美信貸凍結導致需求不振的影響,國內光伏企業出貨量急劇下降,電池組件價格迅速下跌。同時,多晶硅價格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跳水,導致光伏電池企業記提大量存貨跌價準備。2009年以來,價格下跌的趨勢延續,多晶硅從年初的150美元/公斤跌至目前約70美元/公斤,電池片價格繼續從年初約2.5美元/瓦下跌至最近約1.6美元/瓦。
多晶硅企業的單季盈利急劇下滑。國內首家千噸級多晶硅生產商新光硅業2008年三季度單季盈利3.6億元,而四季度盈利急劇下滑至0.98億元。
下游太陽能電池廠商在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和原材料同步下跌的夾縫中求生存。國內電池領軍企業無錫尚德2008年四季度單季毛利率僅0.6%,單季虧損6590萬美元(-0.42$/Ads);至2009年一季度單季毛利率回升至17.8%,單季盈利180萬美元(0.01$/Ads)。天威英利2008年四季度單季毛利率13.2%,凈利潤1470萬美元;2009年一季度單季毛利率回升至15.3%,單季凈利潤-2070萬美元。
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全球光伏行業回暖明顯,國內光伏企業出貨量明顯增加。由于歐美信貸恢復融資供能,電池組件價格下跌之后催生的潛在需求噴薄而出,預計2009年出貨量仍將維持正增長。從具體企業來看,無錫尚德2009年的預計出貨量為600-700MW,相對2008年的497.5MW同比增加20-40%;天威英利2009年預計出貨量為450-500MW,相對2008年281.5MW同比增加60-78%。不過,由于電池片價格下跌約40%,出貨量須同比增加60%才能抵消收入的減少??傮w上,我們預計2009年國內太陽能電池行業出貨量將增加20%,但主營收入將減少30%——增量不增收。
在買方市場格局下,有質量和聲譽的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將提升。利潤方面,預計無錫尚德2009-2010年每股收益為0.3和0.7美元;英利綠色能源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5和1.1美元(貢獻天威保變1.7億、3.7億元投資收益)。
技術更新快 下游整合忙
——太陽能產業技術與商業模式之變
金融危機的爆發擠去了光伏產品的高價泡沫,實際上有利于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2008年的賣方市場下,只要能生產出產品就不愁賣,企業沒有千方百計壓縮成本改進工藝的動力。而2009年的買方市場直接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升,促進了企業苦練內功,促進了行業淘汰洗牌。目前太陽能行業正在兩個方向發生深刻的變化:技術方面突飛猛進,商業模式上向下游延伸。
技術方面,晶體硅電池的轉化效率繼續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截至2009年一季度,國內主流太陽能電池廠商的電池轉化效率已經達到了16%,相對2008年的15.5%提升0.5個百分點。其中,尚德宣布其Pluto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7.2%;南京中電宣布其選擇性發射結單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17.8%;昱晶基于傳統制造工藝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6.2%;英利、林洋、阿特斯、中輕太陽能等電池廠商基于傳統工藝的多晶硅電池效率也基本接近或超過16%。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