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和銀行的一個負責人座談,希望合作一個創新的貸款項目,我提出把節能服務費的收益抵押給銀行,也就是抵押合同的權益,這種方式叫項目融資,屬于未來型,銀行的貸款也是未來還,節能服務費也是未來的,應該算同步。”曾武說,這只是一個初步想法,銀行也需要勇氣去認可這種風險。一旦推廣開來,每個項目都可以自己做抵押,滾動開發。
浦發銀行[13.24 -2.72%]是國內第一家推出綠色金融信貸服務方案的商業銀行,2010年開始,他們把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個新課題加以研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對客戶的融資方案。“我們是根據項目本身細分的,比如工業節能又分電力、鋼鐵、化工等,各行業需求不同,有大型公司,也有中小型企業,針對不同客戶設定不同的融資方式。”鄭大衛說,“銀行傳統的融資模式不適應節能項目,需要關注不同類型公司和經模式配套不同的融資模式,節能量怎么測算等。”
鄭大衛和他的團隊幾乎成了合同能源管理通,水泥余熱發電和鋼鐵余熱發電間的區別均能娓娓道來,“因為與其他銀行不同,針對這些項目我們做過技術評估”。
何謂技術評估。鄭大衛解釋:“要了解項目核心技術是否成熟,經濟上是否可行,投資回收期是否如同客戶所講,這些都屬于技術風險范疇。我們跟國外機構合作,沒介入過的項目我們請國內外權威機構幫助技術評估,包括單位投資是多少,節能量是多少,發電小時數是多少,可行我們才能操作,以后有類似的項目浦發銀行就能獨立評估。”并且,據鄭大衛介紹,浦發銀行也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分攤風險,一旦出現壞賬,對方會承擔50%。
還有一類狀況,很多小的節能服務公司注冊資金很小,承接的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比如一個注冊資金只有二千萬的企業要貸一億元去做項目,怎么辦?
“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引入PE。”鄭大衛說,“很多小企業是成長期,我們和PE合作,引入PE再貸款給公司,搭建一個中小企業投融資平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引入PE就屬間接融資。”
新興產業仍需洗牌
行業正在走出困境,企業數量也在翻番,但,曾武還是認為節能服務產業自身的建設不能滿足這個市場的需要,因為小企業多,有實力的企業少。眾多能源巨頭雖然紛紛成立節能子公司,但多數是國務院文件出臺后才成立,節能又是一個專業型行業,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得了的。
國家也提出將培育一批綜合實力的節能公司,但其中又涉及各種分支,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城市照明節電技術及系統管理等。曾武認為節能公司也應該做專,做建筑節能的不做工業節能,每個分支都有相應的幾家龍頭公司,中央企業也該有所側重,不能通吃,可形成幾個細分板塊。
“大型綜合性節能服務公司,不是規模上的大,也不是覆蓋所有行業,而是能給用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在整體解決方案下面分幾條線。就一棟大樓來說,包括供熱系統、空調制冷系統、照明系統、通風換氣系統、水系統,這幾個系統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來控制。一邊開空調一邊開窗戶,智能化系統就會在你開窗戶的時候自動關閉空調。這就是綜合性的節能系統。”曾武說這就是大公司該做的。
國家強調培育新興產業,上千家節能服務公司將繼續有增無減,采訪中,專家們認為并不用擔心,因為進行一輪整合洗牌是符合發展規律的。真正發展起來必須要有行業集中度。
節能不是暴利,而需合理投資。一般而言,需要先墊資,一個項目的收回投資,小項目可能2—3年,大項目一般都需要4—5年以上,這對于沒有實力想渾水摸魚的小公司來說必遭淘汰,洗牌未必是壞事。
這并非說明小公司無法生存。小公司機制靈活,決策效率高,大公司一個項目要研究很長時間,程序多,手續多,時間長,在競爭市場,決策的速度很重要。而且,現在引入第三方認證,節能量的測量和驗證可以請求中立的第三方來認證,曾武透露,正在制定的《節能量測量及驗證技術通則》會涉及這個規定。鄭大衛也承認,銀行會更傾向于第三方認證的項目。借助第三方認證,小公司也會多一條生存之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