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快差距大核電產業核心科研技術急待突破
現狀及問題
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起來的我國核電工業,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不斷跨越的發展之路。我國現在可以稱得上是核電大國,但核電大國不等于核電強國。我國目前的電源結構看,煤電的比例長期在75%左右,核電僅占1.9%,與全球核電占總發電量17%的比例相去甚遠。
從目前發展趨勢看,到2020年達到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的目標將提前5年實現。我國核電發展目標將會作出調整,到2020年有望達到7000萬千瓦。如果實現這個目標,從規模上講,我國核電有望在全球排名前三。
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步加大了對核電研發的投入力度,核能企業和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步伐明顯加快。但是雖然我國的核電產業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但是無論是核電新技術的研發、核電主要設備的研制、核燃料技術的研發,還是乏燃料后處理技術、核電站的運行檢修技術及保障服務水平等,我國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之所以存在這些差距,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核電起步較晚、研發積累不夠,同時也與在2005年之前我國發展核電的動力不足、資金投入不足有關。
政策走向
自2005年起,我國的核電政策由“適度發展”變為“積極發展”,核電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核電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舉措,列入了大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我國核電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未來展望
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核電強國,不是看這個國家的核電裝機規模有多大,而是看這個國家是否掌握核電的關鍵核心技術,是否是某項核電技術的引領者。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在核電研發上不能分散兵力、單打獨斗,更不能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而必須發揚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集中全國的優勢力量,聯合攻關。
編后語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新能源產業的“三駕馬車”——風電、太陽能、核電,雖然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產量取得了飛速發展的同時,都面臨著核心技術國產化的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新能源領域行業顯得格外重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