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網聚人的力量,登陸納斯達克
凡是對實現自己的理想有幫助的事情,即使不喜歡不習慣也要努力地去做,而且要裝作很喜歡很習慣的去做……
軟件前臺賺錢,門戶后臺燒錢
1998年注定會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寫下濃厚的一筆,四通利方宣布并購海外最大的華人網站公司“華淵資訊”,成立門戶網站“新浪網”。張朝陽將分類查詢搜索引擎的搜狐開始加上新聞及內容頻道,也向門戶網站靠齊。對美國門戶網站的產生和影響并不陌生的丁磊早就有了將網易做成門戶的想法。所以,當他一邊寫軟件一邊賺錢的時候,1998年9月份,網易將它的主頁改成網絡門戶,啟用netease.com(后來又改為163.com)的域名。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丁磊一拍腦袋就決定的。
“但你要知道做門戶公司是一個很冒險的事情,因為你的收入源將由軟件收入變成廣告收入,那時候很少有公司愿意在網絡上做廣告。我的同事也想不通,說你瘋了,賣軟件這么好賺錢,如果改成門戶,你的公司就會變成吃錢的大怪物。我說不管怎樣,我決定做了,我說你們要看到公司在未來兩年或者三年發展在什么地方,那時候上網的人會很多,潛在的廣告價值會很巨大。”
于是,在丁磊的拍板下,在沒有任何風險投資的介入下,丁磊把所有在賣軟件上賺的錢統統扔進了門戶建設。一直到1999年年底,漂在廣州的丁磊沒有買車,也沒有買房,與同事合租住在2000元一個月的民房里。因為丁磊給網易的員工發的都是工資,那時候也沒有上市的概念,所以網易的自然人股東只有丁磊一個。
后來,每當有人看到丁磊在網易的股份時就感到驚奇,為什么他會持有那么多網易的股份,可以絲毫不會受董事會的影響。因為當初三大門戶網站燒錢血拼時,丁磊一開始燒的都是自己掙來的錢。自從“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一炮打響之后,香港以及國外的風險投資商排著隊跟丁磊談判,想給丁磊投錢。直到網易自己賺的錢實在不夠用的時候,丁磊才適當地引入了一小部分風險投資,但是自始至終都絲毫沒有威脅到丁磊在股份上的話語權。
這時候,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以退為進,“遷址讓權”為上市
1999年4月,丁磊將網易的大本營轉移到北京。從內心深處來說,丁磊已經習慣了廣州的生活,但從互聯網當時發展所需要的各種環境來看,北京的環境更適合網易在中國打出品牌,最終走出國門登陸納斯達克。作為網易的父親,丁磊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這個時候應該在什么地方成長,所以,丁磊決定在廣州“退一步”,大踏步地在北京“進一步”。
雖然網易在廣州已經非常有名氣,但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丁磊需要盡快打開局面。“一個人來到北京的時候什么都怕,這么多陌生的人,你的公司在北京并不出名,而且沒有多少錢,要管理這樣的一個公司,我的第一個做法就是去找人,找最重要的人。我把能幫我融資的人找來,我自己不會融資,也不知道融資的每一個步驟,我也沒有經驗。”
這個最重要的幫助丁磊融資的人叫何海文。何海文當時是投資銀行美國貝爾斯登公司的員工,畢業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開始,何海文經常給丁磊打電話,主要是談幫助網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事情,一來二去,丁磊覺得這個人很有融資的經驗,人也值得信賴,所以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將何海文說動,并且將管錢、融資的所有事項都交給了她。
2000年初,網易北京公司從最初的2個人發展到160人,這時候的丁磊一方面感覺自己在管理方面越發吃力,他清醒地知道,技術是自己的特長,而管理自己并不擅長,為了不讓自己的管理短板阻礙公司的快速發展,他有了效仿比爾。蓋茨讓出CEO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一家土生土長沒有任何國際化經理人的中國網絡公司去美國融資,勢必效果不佳,所以退一步玩一招“讓位”是最現實的選擇。
有錢就不怕招不到合適的人,一番努力之后,在丁磊充分的“退步”之下,一批留學英美在外資公司有過多年工作經驗的新人登上了網易的管理層。這里有畢業于美國賓州大學的首席執行官黎景輝,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市場副總裁林曼麗,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獲得計算機信息科學碩士學位的網易首席財務總監何海文,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獲得工業管理碩士學位的網易高級副總裁兼企業發展總監關國光,在美國運通公司工作多年獲得臺灣淡江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首席營運官陳素貞。當然,即使股份超過68%的丁磊也不忘在管理層當中安插了一名“親信”——親弟弟丁波擔任副總裁,以備不時之需。一年之后,當新任CEO黎景輝與丁磊反目成仇的時候,正是這位親弟弟幫助丁磊力挽狂瀾。所以,丁磊在運用“進退之道”的時候,從來都是“進能攻,退能守”,都會“留一手”,單純地將丁磊看作是只會玩技術的老板,那就大錯特錯了。
避實就虛,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0年6月30日,丁磊如愿以償,網易登陸納斯達克。但跟中華網登陸納斯達克時的火爆情景截然不同,網易股票上市當天就跌破了發行價。時運不濟,此時的互聯網泡沫已經到了瀕臨全線崩盤的前夜,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瘋狂向互聯網公司投錢的股東們也開始不相信單純地炒作概念會給他們的錢包里帶進真金白銀,納斯達克的股價在網易上市之前就已經開始全線下跌。
從1999年初到2000年6月30日網易上市,18個月的時間,網易總共融資1億1500萬美金,這筆巨額的資金讓丁磊非常困惑,他不知道如何來用。公司原本是賺錢的,但上市之后,為了支持門戶的內容建設,公司不但不賺錢,而且總是在虧錢。因為當時門戶網站的主要收入是網絡廣告,但從2000年7月開始,隨著全球互聯網的破滅,納斯達克指數從高峰時的50000點跌到了1500點,無數曾經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倒閉,網絡廣告的收入對于運營一個龐大的門戶網站簡直是杯水車薪。這時候的丁磊,不得不重新回歸到一線銷售的角色,有時候甚至不得不帶著女朋友一起去拜訪廣告大客戶,愛情此時也要給業務讓路。
既然網絡廣告不賺錢,丁磊就需要從另外的方面開辟新的盈利模式,這時候的丁磊,整天都在外邊跑,請教了很多人,逐漸發現了短信業務。“一毛錢一條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我非常積極地與移動合作。我說,網易有用戶,有郵箱,有免費個人主頁,如果我們每個月從一個用戶身上賺一塊錢的話,我們公司就能盈利持平。”丁磊回憶當時的過程時說。
除了短信業務,丁磊也想到了網絡游戲。在2000年的時候,索尼和EA已經開發出了網絡游戲,當丁磊找到索尼和EA公司想把他們的游戲代理進中國市場時,他們卻很高傲地把丁磊從公司里趕了出來,理由是“不和中國公司合作,中國都是盜版,所以不考慮中國市場。”丁磊氣呼呼地回到公司,不久之后就花30萬美金買下了國內8個人的一家小公司,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中,抽調了公司最優秀的一批員工加入到開發自己的網絡游戲當中去。
當互聯網廣告在大勢下難成救命稻草的弱勢時間段,避實就虛,將全部的精力用在開辟新業務模式上。當時的丁磊,其實對于自己做出的戰略決策是否能夠推動網易重返生天并沒有充分的信心,丁磊惟一的考慮就是延緩網易進一步倒下去的時間,為賣掉網易贏取盡量大的談判砝碼。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幾年之后,短信業務讓網易走出互聯網泡沫的陰影,捱過漫長的冬天,網絡游戲讓網易重振雄風,在互聯網第二個春天到來的時候大放異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