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存寬提出,許多環境問題不能也無法僅通過建設項目環評來解決,但可以通過規劃環評來解決;規劃環評同樣也會面臨許多無法也不可能解決的環境問題,這就需要在更高的政策環評層次予以解決。
他認為,政策環評是真正意義上以主動積極態度對人類大規模開發活動進行預先評價,為領導決策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科學性的依據。較之規劃環評,政策環評更能從戰略高度全面、系統地考慮和預防決定失誤的環境問題。
包存寬說,相對于規劃環評,政策環評的定位更高、范圍更廣,因此實施難度更大。
戰略環評可以從靈活多樣的非正式形式做起
包存寬認為,戰略尤其是政策往往牽涉范圍廣、不確定性大,且制定過程通常也沒有一個格式化的明確程序,現階段如果過分強調戰略環評的正式化和制度化,反而會難以操作和實行。他建議,戰略環評可以從靈活多樣的非正式形式做起,以適應政策和規劃的多樣性。
戰略環評的非正式使用是指戰略環評的原則和方法在正式的管理制度以外的使用。包存寬說,非正式的戰略環評開展時間不僅局限于決策之前,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可以進行;同時,戰略環評的承擔者并不限于專門機構,可以包括各種非專業主體,使戰略環評真正成為決策部門、決策者的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和行為;戰略環評也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可作為決策部門、決策者提高其決策科學性、可持續性的手段,而不限于規劃的審批。
包存寬很形象地做了個比喻,正式的戰略環評如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非正式的戰略環評則像海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也是量最大的部分。在社會中更能發揮作用的是廣泛的非正式戰略環評,而正式和非正式的戰略環評之間也可以相互轉化,如當前的規劃環評是正式的戰略環評,政策環評可暫時作為非正式的戰略環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