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存寬,副教授,同濟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領域為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生態城市規劃等。
同濟大學戰略環評專家包存寬副教授認為,規劃環評在我國正面臨著“作為熱點研究領域和熱門話題,而理論研究進展緩慢和推進實施障礙重重”的窘境。
包存寬介紹說,中國當前實施的規劃環評起源于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戰略環境評價,是針對規劃層次開展的戰略環評形式。他建議,中國戰略環評實踐亟須從規劃環評擴展至全面的戰略環評,從可持續發展的層面和角度全面審視政策和規劃等宏觀戰略。
研究滯后與實踐需求的矛盾在加大
據包存寬介紹,戰略環評的理論與方法學在我國研究相對滯后。國內當前的規劃環評實踐多是從環境學科的單個學科領域開展的,缺少從戰略學、政策學、規劃學的本體理論出發研究規劃環評。
據包存寬透露,《環評法》生效后,之前從事規劃環評研究的科研機構和學者轉向承擔具體的規劃環評項目,本來就已經滯后的理論與方法學研究相對于大力推進的實踐需求,更顯得“力不從心”。
包存寬認為,目前的規劃環評仍然是一種被動式的評價,評價目的比較消極,對替代方案的考慮不充分,對規劃方案的修改、完善功能也不明顯,只能是確定其可能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并提出防治措施,卻難以起到改善決策、預防環境問題產生的戰略性作用。
包存寬建議,我國應以“十二五”規劃為契機,在各地大力推進規劃環評的研究和實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