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到2018年次世代在美國全面運行時,新系統會減少35%到40%的飛行延誤,同時節約將近十億加侖燃料。此外飛行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廣播式自動回報監視系統在阿拉斯加的試運行情況表明,飛機的故障率下降了47%。不過更新的代價不扉,聯邦航空管理局估計次世代系統將耗資150到220億美元,與航空公司更換新系統的成本相當。
對次世代達到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承諾標準,也不是所有航空公司堅信不疑,特別是考慮到該機構以前低下的管理水平。就算這套系統建成了,如果跑道不夠用的話,最繁忙的空中走廊可能還是擁堵。“基于衛星的系統不錯,早就該用上了。”麥克·波衣德,位于科羅拉多州的一家航空運輸業顧問講,“次世代解決不了延誤問題,聽我的沒錯。”
就算是次世代帶來巨大的效益,航空運輸業也面臨著長期的氣候變化。即使目前經濟正處于蕭條時期,航空運輸業還不景氣,但是到2013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人數還將比現在增長6%,效率的提高僅僅抵消了增長的成本。九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承諾到2050年將排放消減到2005年的50%水平。航空公司若真想削減碳排放,它們必須大規模普及低碳的生物燃料。但航空工業在開發實用可替代能源上遠遠落在汽車工業后面,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唯一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是盡量不要飛。地球之友的航空工業宣講員理查德·戴爾表示:“僅僅提高效率是遠遠不夠的,而繼續增加排放是不能接受的。”
不過,盡管高速鐵路可以減少乘坐短程航班的需求,但是很難設想航空工業會萎縮。如果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強制限制全球排放的共識,航空公司購買大量溫室氣體限額或可期,與此同時繼續開展可替代能源的研究。但是就算全球氣溫一度也不上升,對古舊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是也是應該的。“總而言之,此事關系到未來旅行的更好體驗。”ITT集團廣播式自動回報監視系統的項目經理約翰·克法理奧蒂斯說。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在空中節約一切,包括時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