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新對要求提供服務的農民有求必應。每月逢十,他就在自己的果園給農民上技術課,辦起了別開生面的“技術圩場”。他先后辦培訓班56期,贈送技術資料1.98萬份,幾年來接待外地來訪者580多人次,復信1200多封。同時,他以優惠50%的價格給農民供應種苗,還曾無償贈送果苗5萬株。洪橋鎮祁豐村農民王光明生活負擔重,曾建新幫他搞“高位嫁接換種”葡萄,免費傳授栽培技術,還給他墊付4000元種草莓的資金,使王光明年收入達到7萬元,一舉甩掉了“貧困帽”。富塘村周圍7個村子種上了1100多畝良種葡萄,也一下子冒出上百個葡萄萬元戶,有的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
在荒島上待了3年,曾建新感到:靠一個人單打獨斗成就不了大事業。
畢業于安江農校、學林果專業的曾江橋原是縣農業局經作站的干部,正在為跳出機關尋找機會,他與曾建新一拍即合。1998年,兩人在祁東縣洪橋鎮新豐村租地350多畝,辦成了全省最大的特色水果種苗繁育基地———祁東縣特種水果研究所。他們招來了一批大學生,又從大學聘請了退休專家,選育了15個種類500多個水果品種,致力于育種、種植和病蟲防治研究。曾建新先后50多次去北京、杭州、西安、長沙等地的農科院校和科研所求教,懇請中國農科院、浙江農大、西北農大、湖南農大等單位的專家、教授來基地現場指導。為開拓市場,曾建新還每年去沈陽、上海、南京、廣州參加“農業博覽會”、“新產品發布會”,掌握果樹果種資源和栽培管理技術最新動態。
曾建新以良種藤稔葡萄為主體,不斷推廣新產品,先后推廣了紅肉獼猴桃、櫻桃、泰山紅石榴、布朗李、草莓、棗等15種名優特新水果。在1999年湖南省農博會上,他們研究的藤稔葡萄獲省優質水果評比金質獎;2002年9月,他與曾江橋開發的基地被國家林業部確定為“全國特色種苗基地”;今年7月5日,他們培育的中秋酥脆棗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被列入2005年國家和省級星火計劃。2004年,基地產值達到235萬元,獲利86萬元。
目前,曾建新已通過投資、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三種形式融資1200萬元,在全國建立了16個名優特水果基地,面積達5800畝,遍及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貴州、湖南等18個省、區、市。盛產期間,年產水果可達300萬公斤,苗木200多萬株,一個集良種水果生產、加工和科研推廣于一體的現代企業已成雛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