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賺,致力于市場
實施循環經濟的根本就是要實現外部性內部化,即企業在完全承擔其社會成本的同時,將增加處理污染的成本與增加企業的生產原材料統一起來。陳自芳認為,必須建立基于市場化機制的循環經濟盈利模式,才能使企業具有追求利潤那樣的不竭動力。
建立產權明晰、利益機制顯著的集約型生產和循環經濟,有利于提升企業效益。廢物利用每年為臺州帶來幾百億財富和巨大的社會效益。臺州發電廠每年要排出幾十萬噸煤塵灰(渣),以前只能安裝排塵專管,送到數公里外的海灘去填海。但循環經濟發展后就大不一樣,煤灰(渣)一出爐,就被幾家民營水泥廠搶購一空,一級塵灰每噸售價達110元,統灰也要20元。就是以前已被填海的塵灰,如今又被挖出來賣了個好價錢。
此外,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差異化競爭機制的形成。奉化市有兩個竹資源開發利用企業,其中百利達高新生態肥料廠以廢棄筍殼為主要原料,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生產有機肥料,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而茂森竹業有限公司利用毛竹竹青加工后的廢剩料——篾簧和竹粉“變廢為寶”,經膠粘熱壓合成板材,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立交橋、隧道等工程,替代了傳統木模板。雖然兩個企業都是生產竹制品的,但循環經濟產品各有優勢,不但沒有形成直接競爭,反而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效應。
市場化機制盈利模式的形成同樣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及支持。在“4121”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浙江省于2009年提出進一步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的“733”工程建設,旨在7個重點領域推進工業循環經濟,重點培育300家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與30個示范園區。據悉,截至當前,浙江省已審批通過2批176家示范企業與15個示范園區,在全省營造出良好的市場帶頭作用。
根據201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浙江省資源綜合利用促進條例》,浙江省加大了對工業循環經濟的財政扶持力度,包括安排相關資金用于支持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和示范推廣、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資源綜合利用重大項目的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重大技術和裝備的引進、資源綜合利用的信息服務等。同時,提出金融機構應當按照綠色信貸政策的要求優先扶持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引導金融和資本進入該領域市場。
改一改,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浙江省在《關于組織推薦2012年浙江省節能與工業循環經濟重點項目的通知》中,明確將合同能源管理列為重點推薦項目的范圍之一。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節能新機制,以企業“零投入”、“零風險”地收獲節能技術改造帶來的效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在運行機制、融資方式、技術優勢、服務理念等方面對解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中面臨的資金短缺、技術薄弱、風險承擔能力弱等問題,以及促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具有現實的補充意義。
基于市場運作的節能機制,合同能源管理不僅是一種能夠推動工業循環經濟成長的節能綜合服務的商業模式,更是一種提高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的財務管理方法。它打造的是一個優質的專業化模式的服務新平臺,采取的是一種雙贏的共同承擔風險的商業新模式,推行的是一種為企業一條龍服務的“交鑰匙”工程。節能服務公司服務的客戶不需要承擔循環經濟實施改造過程中資金、技術的風險,并且可以更快地降低原材料成本,獲得實施循環經濟后帶來的收益和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的設備。這一方面彌補了企業在循環經濟前期投入中因為規模受限而導致的技術、資金跟不上,另一方面也為整個市場拓展了新的運行機制。
據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省當前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并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四批共計112家。浙江節能服務企業隊伍的不斷壯大為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杭州鼎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致力于工業循環水系統領域的能量優化、節能改造和技術優化。在過去的幾年中,鼎楚科技已為浙江恒鑫電力有限公司、浙江金鑫化纖有限公司、浙江薛永興氨綸有限公司等省內耗能企業進行了水循環系統的改造,平均節能效果超過25%,按照這樣的節電空間來計算,工業循環水每年可節約960億度電,折算電費將近500億元人民幣。而這依然是個藍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