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發展主體,企業充分實現資源再生綜合利用,有利于推動整個產業循環經濟鏈的形成。
在杭州市去年投入的科技經費4000萬元中,其中2600萬元投在與循環經濟直接相關的項目。在浙江省的東南一角,總投資近13億元的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一號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一座以“發展模式循環型、產業導向高新型、空間環境生態型”為主要特色的新型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正盎然崛起……
今年前4個月,全省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領域投資較去年同期上漲78.5%,增長額超過7億元。
在5月29日召開的浙江省推進工業有效投資現場會上,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將擴大工業有效投資的方向之一指向了工業循環經濟。他指出,要實施有利于節能、節水、節電、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投資,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投不投,不限于規模
促進循環經濟平穩發展,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產出,這其中離不開工業有效投資的強力推動。除了以政府為推手的循環經濟園區投資建設,從企業層面而言,主要集中于技術上的更新換代以及設備上的淘汰落后。作為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發展主體,企業充分實現資源再生綜合利用,有利于推動整個產業循環經濟鏈的形成。
浙江省自有巨化集團,從氫氟酸到含氟樹脂,從硅粉到氟硅高新材料、太陽能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通過企業實行氟硅污染物集中治理,發展成為生態型的氟硅新材料工業。北侖重化工業循環經濟基地,依托寧波鋼鐵、臺塑石化等重大化工項目,逐步實現區域內能量的梯級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企業內部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多層次的資源再利用和再循環機構,這樣的企業多數是規模較大的企業,符合經濟規模要求。”省委黨校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自芳總結而出。任何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廢棄物,但如果廢棄物的排放量不足以達到規模化處理的最小規模,內部獨立循環利用資源在經濟基礎上就沒有可行性。對單個企業來說,只有規模大、排放的廢棄物足夠多時,企業才具備獨立對其進行循環利用的經濟可行性。
自身規模的約束成為企業缺乏足夠動力來推行循環經濟的主要原因。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循環經濟項目大多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出于短期內生產成本增加、資金靈活性降低等因素考慮,加之自身規模受限,企業主在循環經濟建設投資上往往慎之又慎,甚至裹足不前。浙江省2010年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總額為11.96億元,同年,江蘇省為18.60億元,廣東省高達31.06億元,幾乎高出我省兩倍之多。
著名循環經濟學家周密則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將廢棄物加工、處理轉變成可利用的原材料,必須引進先進設備、增加人力資本,這個過程是企業內部轉型升級的必要成本增加,無謂于企業規模大小。
像紹興市紹興縣,紡織印染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卻是能源消耗與污水排放的大戶。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全縣197家印染企業共投入16.7億元用于循環經濟改造,其中用于印染行業水處理與利用的投入達3.6億元。此后,110臺節能環保型氣流缸染色機被投入運行于企業生產車間,從前“吃電”的染缸被成功實施了變頻節電改造,近100家印染小企業實施了中水回用工程……通過循環經濟改造的印染企業在設備和技術上都有了不同層次地提升。據統計,紹興縣紡織印染行業近年來平均年節水量達1600多萬噸,產生的年經濟效益為5000萬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