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底舉行的第八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中心教授江億表示,建筑節能應從國家能源總體規劃出發,實行總量控制。
《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顯示,到2015年我國可獲得的全部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的供應能力,為43億噸標煤,消耗上限為41億噸標煤。
就像我國耕地的18億畝紅線一樣,我國的建筑能耗同樣有這樣一個測算。據江億推算,未來幾年建筑能耗宜控制在每年10億噸標煤當量內。
有專家認為,為實現這個目標,北方城鎮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熱源,如工業余熱和熱電聯產技術,進行供熱改革以及末端調節。農村建筑用能方面,應該發展新的能源系統,采取建筑保溫方式等。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曾捷認為,綠色節能建筑首先應該是好的建筑,它應該負擔得起、維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沒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我國南方中小城鎮的沼氣技術,太陽能熱水技術,農村的秸稈壓縮技術,都有很好的創造。
如何進一步推動實現建筑節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做出了回答。
他表示,加快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有六大推動力: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綠色建筑比率。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和城市強制實施綠色建筑;依托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實施綠色建筑。二是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提速。2011年開始啟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示范,首批深圳、重慶、天津3個城市共獲得2.4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改造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力爭到2015年,重點城市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下降30%以上。三是加快北方地區供熱計量改造。四是保障房建設率先執行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目前,深圳、廈門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為綠色建筑。五是綠色小城鎮計劃。綠色小城鎮試點示范重點支持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等。六是綠色建筑新技術產品研發推廣。國家有關部門將設立綠色建筑科技發展專項;加強綠色建筑技術標準規范研究;開展綠色建筑產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加快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心建設。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 發展技術路線基本明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討論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
對此,原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總工趙向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提出‘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其明確了以純電動汽車為目標,而這一目標任重道遠,不會一蹴而就,因此其中包含了現階段對車廠和油電混合動力技術路線暫時的‘容忍’”。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一項指引產業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規劃》獲批的另一重大意義在于“為長期徘徊于幾大技術流派間,又始終糾纏在理論分歧中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卸掉包袱,而這實質上就相當于按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啟動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