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節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節能環保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當前政策利好頻頻出臺,產業朝著重點開發和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等方向發展。行業面臨空前的絕好市場機遇。種種跡象表明,節能環保板塊目前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政策紅利”期,伴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節能環保將迎來市場大發展的新時代,當中的投資機會值得去發掘。本文分別從建筑節能、新能源汽車和家電消費三大領域總結了2012年以來所出臺的節能政策以及節能動態方針。
政策扶持 建筑節能大幕已拉開
作為“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2012年一季度建筑節能領域獲得的政策推動力度空前。
今年1月9日,住建部發布了《“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3月6日,住建部下發《關于印發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點的通知》,該通知透露,今年將制定建筑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實現綠色建筑普及化;積極促進新型材料推廣應用和綠色照明推廣應用。
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指南》,要求從外墻屋面、采暖系統、供熱管網、綜合節能等四方面進行既有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按照全國35億平方米的改造面積計算,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從地方層面來看,從2011年年底到2012年一季度,全國共有20余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和地方性規范,對建筑節能提出具體要求。
業內認為,建筑節能產業的利好政策頻頻出臺,意味著建筑節能的巨大市場已徐徐開啟,建筑節能改造將大有可為。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8%以上。在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按照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建筑用能水平發展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左右,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的第一領域。
據了解,如果對目前城市中不符合節能標準的既有建筑實行節能改造,每年即可節約3500萬噸左右的標煤,且如果僅對既有建筑中近20億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進行全面的節能改造,即可帶動形成近4000億元的建筑節能產業鏈。
有專家認為,雖然有關部門在五六年前便提出“四節一環保”的建筑發展理念,但直至當前,綠色節能建筑這一低碳產業才迎來發展的春天。這是因為首先各項建筑節能的標準累積,以及人們對節能建筑、節能材料認識的觀念累計到了一個程度;其次是在新農村建設、保障房建設等批量項目中,人們對節能建筑的選擇越來越多;此外,我國實行走出去戰略中,開始注重綠色低碳技術帶來的高附加值。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總經理余海龍坦言,加快推進建筑節能已成為我國節能產業發展的緊迫課題。因此,引起最先進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成立專業公司,是中國節能集團拓展建筑節能市場的重要一步。
據了解,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是一套能源管理和節能決策的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內的配電、照明、電梯、空調、供熱、給排水等能源使用狀況,實行集中監視、管理和控制,通過收集、分析建筑能耗數據,提升、優化現有的設備運行控制策略,最終減少能源浪費,實現建筑整體能耗降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