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感
在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目前引領綠色建筑的主要還是一些跨國公司。由建筑開發商主動建造的綠色建筑近年來在東南亞不斷出現,而這些建筑已經成為開發商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工具”。
“馬來西亞綠色建筑指數”機構的網站稱,一些綠色大樓范本的成功,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綠色建筑在環保節能收益、提高企業效率、企業形象和企業責任感等方面的作用。2010年竣工的吉隆坡G塔就是這樣一座給開發商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的工程。
G塔修建和運營的每個環節都基于綠色理念,以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入住G塔中的綠色酒店、體驗綠色服務,已經成為很多去吉隆坡出差的商務人士的首選。G塔酒店憑借綠色獲得了“2010年馬來西亞室內設計獎”、“2011年—2012年亞洲最佳獨立酒店獎”等一系列獎項。
馬來西亞建筑協會主席賽弗丁.阿邁德表示,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到綠色建筑的開發中,并已形成趨勢。
2010年2月,樂購集團在英國劍橋開了全球首家零碳超市。為了把積累的經驗應用到全球,去年11月,樂購集團在泰國開設了亞洲首家零碳超市。樂購蓮花泰國運營商事務高級經理少方表示,這家零碳店預計到2020年將累計降低樂購集團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樂購集團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成為零碳排放企業。
樂購集團所建的零碳排放超市開始運營后,泰國等東南亞媒體紛紛報道,有效地擴大了樂購的知名度與社會認同度。
政府主導方能取得良好成效
即便綠色建筑開始展露耀眼的光彩,建造綠色建筑數量在東南亞目前仍非常有限。制約綠色建筑推廣的主要阻力,是開發商對投入的成本與后期收益的“計算”。德國拜耳公司泰國總經理塞麗娜認為,這是廣泛存在的一個誤區。
零能耗建筑的初期投入確實要高于普通建筑,但此后的運營成本卻很低,有一個長期收益的過程。有很多綠色建筑,每年僅節能一項就可節省大量開支,有的甚至可以因此在10年左右就收回建筑成本。除了經濟收益外,綠色建筑還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形象。
綠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廣需要政府在財政上更有力的支持,以鼓勵企業研發和采用對環境有利的建筑技術。高春平介紹說,與歐美國家綠色協會宣傳倡導的模式不同,新加坡是以政府主導來推廣綠色建筑的,因此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與新加坡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政府用于支持綠色建筑研發的資金仍很少。比如,泰國政府目前對建筑設計投資的比重僅占總體建筑投資的1.75%—2%。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投入很難鼓勵綠色建筑的研發。
在節能的前提下,綠色建筑的設計師與開發商還需要綜合考量平衡成本、美學、功能性等多種因素,綠色建筑工程通常需要建筑專家、能源顧問、項目管理、建筑工人等各方人士的協調合作,才能確保“綠色”目標的實現,而這些均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和協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