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創新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
財政部
(2011年12月21日)
保障和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是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中央財政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各項稅費政策,加大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體系。
一、大幅增加環境保護資金投入,為環保工作提供財力保障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比“十五”期間增長3倍多。
(一)逐年增加部門預算,切實保障環境保護部履行職責。“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環境保護部部門預算比“十五”期間增長了近4倍,重點支持了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執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污染源普查、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等專項工作。
(二)支持節能減排,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設立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帶動全社會投入近萬億元,重點支持了重點流域治理、農村環境保護、重金屬污染防治等。
(三)支持生態保護與建設,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重點支持了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退化趨勢。支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鼓勵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增施,切實減輕農村面源污染。
(四)支持環境科技創新,逐步建立穩定的環境保護科研投入機制。支持實施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通過“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對環境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等給予了經費支持。
二、完善稅收政策,推動環境保護戰略實施
在增值稅方面,對銷售廢舊物資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分別給予了增值稅免稅、全額退稅和減半退稅等優惠政策,促進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及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所得,實行了“三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在消費稅方面,提高大排量乘用車、含鉛汽油消費稅率,將實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在資源稅方面,在西部地區實施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試點,增強了地方保障民生和環境治理方面的能力。在關稅方面,多次調整“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關稅征收范圍和稅率,截至目前,共對298項“兩高一資”產品征收出口關稅,較好實現了調控目標。
三、開展試點示范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新機制
(一)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支持浙江、湖北等10個省份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市場配置環境資源的功能初步顯現。
(二)開展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對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所涉及的452個縣給予了資金支持。在新安江流域開展了跨省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
(三)實施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將湖南、山東等17個省份納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范圍,使“以獎促治”政策發揮出更大成效,促進了農村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四)開展水質良好湖泊生態保護試點。從2010年起,開展了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對撫仙湖、洱海等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引導建立水質優良湖泊保護機制。
四、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實施更加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
“十二五”期間,財政部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有關要求,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實施更加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
(一)繼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支出力度,促進環境監察執法、應急處置等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環境保護監管水平。加大對重金屬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重點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
(二)繼續完善財稅政策,促進建立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環境保護稅法制定、頒布實施及試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擇機將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逐步擴大到其他資源品目,充分發揮資源稅的調控作用。完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開拓征收渠道,提高征收率,建立污水垃圾處理良性運行機制。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促進回收處理經營規模化、產業化。
(三)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構建更加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會同有關部門著力完善資源環境有償使用制度,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體系,推動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實現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
財政部將繼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支持環保工作,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促進環境質量改善作出應有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