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貿易戰蓄勢
在印度醞釀反傾銷的同時,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裁決,認定美國反補貼法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意味著,自2006年底,美國商務部重啟對華反補貼調查以來做出的反補貼決定,均不符合美國現行法律。這對于處在調查中的光伏雙反案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勝利只能解讀為“制度性的”。只要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意圖還在,就不能阻止類似的技術性操作洶涌出現,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種壓力并不會因此明顯減少。此外,即使反補貼取消,也不排除美國商務部同時加征一個更高的反傾銷稅。
除了美國雙反案之外,業界最擔心的莫過于全球光伏的主要市場歐洲會效仿美國。目前主導美國雙反案的Solar World公司已向歐盟提請對中國光伏企業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訴。
“對于圍繞光伏產業的新能源產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閉門造車,因為其發展的成本高昂且緩慢。”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認為,歐洲不會輕易采取貿易戰的手段。
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未來針對中國新能源的貿易戰會更多,歐洲等市場也可能跟進。因此,中國光伏業的當務之急是發展國內市場。此前,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瞿曉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多次呼吁政府出臺更多的政策鼓勵光伏產業,拓展國內光伏市場。
孟憲淦認為,包括光伏在內的中國制造業要擺脫受制于人的現狀,必須提高自身競爭力,掌握核心技術,惟有這樣才能掌握話語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