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當污泥還沒有得到妥善處置、管網還不完善的時候,就花大價錢提標改造,效果不會理想。”陳吉寧指出,城市治污一定要有清晰的成本效益估算,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是和城市發展水平、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的。大量的資金不是用在去除相對容易解決的污染物,而是投入到目前較為困難的升級改造中,這個排序不合理。
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洪臣針對中國城市水環境技術路線的研究里,提出了構建健康城市水環境的10個階段,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被排在第6個階段。
在這一項工作之前或者同時,還需要進行大型工業污染源治理、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分散點源治理、分散生活污水就地處理、垃圾與污泥等收集轉運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系統的建設、城市徑流污染治理等工作。
從污染物削減角度看,另一項緊迫性較強的工作是污水處理設施覆蓋面需要進一步擴大。“普及縣一級污水處理廠遠遠比對一些大廠提標改造取得的治污效益要高。在縣一級包括較大規模的鎮,普及污水處理設施應該擺在優先位置。”陳吉寧說。
“雖然我們一直呼吁在中國治污不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因為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不能不計成本、急功近利地去解決水環境問題。”陳吉寧感到遺憾,雖然城市水環境受排水、管網、面源等多方面影響,但是目前各城市治污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設施上,造成了治污成本效益偏低等問題。
3城市水環境治理面臨拐點
治污工藝、設備、運行標準化,對提高系統治污效益非常重要
設備建成后能高效穩定運行是治污設施建設的最終目的,也是持續減排的根基。2008年,“水專項”曾調查,如果全國的生活污水處理廠都能達到70%的處理效率,每年可新增污水處理量25億噸。這項調查沒有公開的是,目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普遍偏低的詳細情況。
陳吉寧表示,在運行效率上,治污減排有非常大的潛力,生活污水處理行業正從投資、建設過渡到運行服務。 今天,在中國,不論是城市水環境產業還是治理本身都面臨拐點。“運行服務對前期技術選擇、設計、施工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這需要污水處理廠的投資者、設計者和運行者能一起討論設計和工藝問題。同時,運行的重要性會使環境監管的方式方法產生一系列深刻變化。”
目前,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多元化并不利于穩定運行。“我們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應用新的工藝,但不同工藝在效率之間的差別非常小。一個城市的污水處理工藝甚至一個企業下屬不同項目間的工藝都五花八門,增大了運行管理維護成本。”陳吉寧說。
如今,在歐洲,很多城市還在應用非常傳統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優勢在于運行、管理、維護的標準化,使得難度、成本大大降低,也有利于日后升級。“如果考慮到將來去除污染物不是單靠建設,還要靠治污設施運行的話,就會明白治污工藝、設備、運行的標準化對于提高系統治污效益多么重要。”陳吉寧說。
污染治理領域的技術創新與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但當末端治理技術的進步空間縮小、取得的效果很有限時,其帶來的運行管理負擔較大。陳吉寧指出:“我們忽視了治污技術工藝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如果從前端的設計工藝選擇到后期運行、監管都堅持標準化,可降低運行成本、有利于升級改造、減輕污水處理設施增加帶來的運行壓力。”
4一個標準一統天下合理嗎?
各地區根據環境容量實行有差異的排放標準,否則代價太大
另一個被專家看來值得商榷的問題是,全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實施統一排放標準。但現在的情況是,無論日處理規模十幾萬噸的大廠,還是兩千噸的小廠,都必須執行同一個排放標準。事實上,小污水處理廠達到同樣的標準,需要大幅提高成本,運行還不穩定;而同時,小污水處理廠排放對周邊環境的沖擊也比大廠輕很多,小廠出水容易被周邊環境稀釋。
因此,陳吉寧的觀點是,從運行的成本和實際效益來說,完全統一實行一級A或者一級B標準,將會帶來整體投資大幅上升以及達標運行困難等問題。他認為,全國所有的污水處理廠按照一個標準來運行,將付出非常高的代價,不同地區的項目應根據環境容量實行有差異的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