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一些品牌企業眼中,當前的市場環境反而使得原先可能不被看重的品牌優勢更能得到體現。
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鏵就告訴本報記者,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中,什么東西都賣得掉,品牌企業反而不能體現品牌和質量的優勢;而一旦供求平衡,則規模企業的優勢將得以凸顯。
“現在光伏產品的品牌價值比以前更高了,國外企業也更看重品牌,因為在成本制約下,價格已跌無可跌了。”上述大型光伏企業內部人士說。
融資難加劇兩極分化
“目前的情況雖然很嚴峻,但比金融 危機之時還是要好一些。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企業貸款比較難。”江蘇一家單晶爐設備生產商——常州江南電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軍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透露,盡管有些大企業還能夠拿到銀行 承兌,但小企業就拿不到了。國家銀根一緊縮,小企業日子就非常難過。
“對中小企業來說,目前只能熬一下,以求渡過難關。”杜軍認為,光伏業的洗牌勢必會出現,但一開始可能僅僅影響下游組件廠商,對上游的設備廠商還不會帶來太大沖擊,“當然,如果下游的款項不到位,則還是會有影響”。
融資難的問題在普遍依賴國內市場的風電行業更加明顯。
據牛國良介紹,一個風電場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投資,其中設備資金的需求是最大的。而由于銀行收緊貸款,不少風電設備公司都出現減產甚至停產的情形,“有家大型風電主機廠早該給我們貨款,但到現在還沒付。”
他表示,當前風電企業的資金鏈已經相當緊張,像華銳、東氣等擁有其他產業布局的大企業日子還好過些,而另一些單一風機制造廠商就比較困難了。
“過去市場火的時候,不少小企業招了點臨時工就可以做,而且設備也都賣得掉。但到了現在就需要拼實力、拼質量,有些企業現金流一斷馬上就倒。”牛國良說。
不過,在小型風電、光伏企業幾乎陷入絕境的同時,龍頭廠商卻可以借力國家級金融機構,繼續擴張。
此前,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的母公司——協鑫集團就與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簽署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未來五年,國開行將對協鑫集團的境內外投資項目提供外幣與人民幣組合的融資支持,以滿足協鑫集團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其中,保利協鑫為主要支持對象,包括其光伏材料業務、環保電力、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和海外光伏電站業務。
全球最大多晶硅片制造商——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今年也與國開行全資持有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建銀國際下屬投資基金以及另一銀行下屬投資基金共同簽署了投資協議書,其由此成為首家同時獲得上述三家具有“國字號”金融機構共同投資的新能源企業。
事實上,這種特殊待遇已使大企業即便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仍能享受超額利潤,由此進一步拉大與小企業的距離。如保利協鑫近日發布的業績預盈公告就稱,今年上半年股東應占利潤同比將增長約300%,而利潤大增的原因是多晶硅產量及硅片的產量及銷量大幅增長,公司的銷售收入獲得大幅增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