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我們感覺于武他們公司,包括他個人的形式風格,我覺得和三一這一種忌慢如仇,追求客戶的滿意度這一塊是不謀而合的。
主持人:好不容易,余武的方案獲得了三一重工方面的首肯,中標了。但是由于工期緊,又缺乏在海外布展的經驗。余武還是遇到的麻煩,旗子出問題了。怎么辦,拆了重做唄。德國工人貴,一小時就得80歐元,余武雇不起,不得已他只好帶著一幫男同事親自上陣熬夜苦干,三天后終于在展會開幕前把旗子做好了。
這一天,三一重工的展館門前是顧客盈門,熱鬧非常。
余龍(北京西典展覽展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德國的觀眾參展,來參觀嘛,很驚訝,這么漂亮的漢白玉鋪在地上,德國人可能想不到,他不敢用的東西,在中國現在都用出來了。
主持人: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做否極泰來。余武在為了生存掙扎的時候,妻子宗娟給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有一個北京的家裝公司正在招人。
宗娟(余武的妻子):當時的情況是什么呢,那個地方特別好,中午還有四塊錢的飯補,你可以吃兩塊,留兩塊回家晚上吃。
余武(北京西典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我不相信,我說600塊錢一個月,然后他還有水喝,還有中飯吃,還有空調吹著,我覺得這肯定是騙人的,
余武不相信天下會有這么好的差事,在同一個畫室學畫的宗娟看見丈夫不為所動,只好是自己去看看究竟,果然不假。
主持人:就這樣,余武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北京一家家裝公司當起了設計師。但是余武壓根就不懂使用電腦,更談不上使用三維設計軟件了。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能是出手繪的效果圖。沒有想到,顧客更喜歡余武設計的手繪圖。
第二個月下來,余武居然破紀錄地掙了四千元。一年后,余武竟然成了這家裝修公司的簽單王。
余武(北京西典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那感覺就是,真的是發大財的那種感覺嘛。因為以前一直在這種幾塊錢幾毛錢的這種狀態下,四千塊錢的時候,我記得當時可能買了一個手機吧。
雖然做家庭裝修能掙錢了,但是這卻不是余武真正的愛好所在。余武每天很忙碌,也存下了幾萬元的積蓄,但是并不快樂。
余武(北京西典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做家裝第一是,我覺得做設計挺受局限的,因為都是家里的,反正就是那一套東西嘛,我當時覺得發揮的空間比較小。
宗娟(余武的妻子):家裝這個行業確實不是很適合我們,因為它能做的就是,或者能出成績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不像大的大師你能做一個大的項目,像艾未未一樣,做一個大的項目舉世聞名,名流千古,像做家裝這個行業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業績出來的。
主持人:在這個時候,余武已經有條件去感受一下首都的文化生活了,他經常去寫寫生,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一天,他心血來潮去逛北京的科博會。無意間,他就像闖入了一個嶄新的夢幻世界,被完全被吸引了。吸引余武的韓國電信商SK的展臺。
余武(北京西典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我覺得做得還是挺新穎的,那種展示手段,包括用的材料,在那時候我看來已經是很新穎的東西了,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很講創意,家裝至少他沒有說那么多互動的東西啊,等離子啊,這種新鮮的材料啊,體驗方式啊。
這時,余武才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么精彩的展覽。在中世紀時代,展覽會最早出現在歐洲,當時作為展覽會前身的貿易集市就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人口集中、商業較為發達的歐洲城市舉行。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地理大發現”的進展,世界各大洲的經濟文化交流密切起來,形成連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國際市場,國際展覽業形成萌芽。
17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后,在倫敦、法蘭克福、巴黎等城市,貿易集市發展成為較大規模的國際展覽會或博覽會。
主持人:看了科博會,這余武有了新的目標。他也要做展覽。2003年,非典到來,很多會展公司、裝修公司紛紛關張歇業,而余武卻覺得自己放手干的時機成熟了。
余武拿出自己的所有儲蓄,一共八萬元,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專門的會展策劃公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