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攀升 新能源汽車借勢
“我們通過大量的測試,在城里行駛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為16度電左右,按6毛錢一度電計算,跑完百公里不到10塊錢,而百公里油耗則是六七十塊錢”。這是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在去年11月份的一次研討會上給電動汽車算的一筆經濟賬。在他作完這番比較后,國內油價已經歷三次上調。油價已今非昔比,而電價仍按兵不動。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最新的一期研究顯示,隨著高油價時代的來臨,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將借勢崛起。
繼2月20日本年度首次上調成品油價后,4月7日成品油價再次上調。調整后,國內多個城市的汽油零售價突破每升8元。益普索今年4月份的一份調查顯示,盡管未來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將與傳統汽車并行發展,但消費者對新能源還是表現出較大的熱情。益普索調查發現,對新能源產品的高速發展期,有四成的被訪者認為3~5年內就會有飛速發展,近三成被調查者認為會在5~8年間。
本次益普索調查共1000份有效問卷,涵蓋現有車主685人、潛在車主315人,覆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19個城市。益普索對1000名被訪者進行調查中發現,有52%的消費者認為油價偏貴,42%消費者認為油價已經很貴,很難承受。益普索研究數據顯示,隨著油價不斷走高,85%的消費者選擇會增購或換購混合動力車。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對技術的成熟度持懷疑態度和對混合動力知識認知模糊,一些調查者選擇放棄考慮混合動力。
有65%的被調查者說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持有疑慮態度的被訪者最大的擔憂是相關基礎充電設施的完善,其次是技術成熟度和車型選擇少。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飽受擁堵之困的北京,在實行了搖號限購政策之后,卻對新能源車發放了“免死金牌”。北京消費者在購買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時,除將享受購車補貼等優惠政策外,還將享受“不搖號、不限行、不納稅”的特殊優惠政策。
在上海車展上,江淮汽車的廠商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一輛售價為12萬的電動汽車,經過國家補貼后,消費者只需支付6萬元。江淮汽車已經生產了500輛電動汽車。對于消費者的認可度,這位代表承認,包括充電樁在內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制約電動汽車推廣的主因。
弗朗茨菲潤巴赫對記者說,由于受到技術的制約,電動汽車成本過高、電池能源密度低,電動汽車目前還無法獲得全面推廣。
“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出現差異化的發展。”弗朗茨菲潤巴赫認為,行駛里程在20~30公里之間的上班路途,適合采用電動汽車;而距離在300~400公里以上,最好的交通工具還是采用傳統內燃機和混合動力的汽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