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個四個分區我這里不去細說了,咱們可以文件上可以查,這個里面我們可以看一下,這是第二次普查圖,一類區就是風能資源最好的電價最低,這個一個是新疆,就是從伊犁哈薩克到內蒙古高原,蒙東另外四個門市,就是在這個地方一塊,就是呼倫貝爾,通遼和赤峰,東部的四市屬于二類,這是我們國家山脈走勢圖,順著山脈過來,到陰山山脈,到這個地方就是大興安嶺,這個就是而類地區,大概分這么幾個區,除了三類以外,其他都是四類,剛才說的是電價的問題,這個是稅收的一些問題,2008年連續除了兩個,今天來了很多風機制造商,我就不去詳細介紹,包括也是這個也是,對制造商來說,可以得到一些補貼,那么還有就是風場來說,在去年156號文件公布,50%的增值稅激增激退,這最近這幾年我們風電發展也是比較快,基本是每年翻一番,去年到2008年裝機容量到了1200萬。
我想最后探討一下未來風電走向,我說得不對大家可以一起討論,在說風電政策走向,我們可再生能源總體的發展趨勢,實際上這幾個,這四條實際上是我們國家的中長期的規劃提出的,就是中長期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到現在還沒有變,具體的數額是肯定目標,總體目標沒有變,能源供應的主要部分沒有變,這個一條沒有變,就是為農業,為貧困人口服務沒有變,另外還是就是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這個也是我們提出的,這條我們沒有變,另外就是最后一條形成有自主的知識產權的產業,要形成可以做到綜合制造的產業,這一條我們沒有變化,這是總體的發展趨勢,政策的發展趨勢,相對我們產業的發展趨勢,這個發展趨勢就是說。
首先一個,你產業要發展的話,離不開政策支持,產業很長時間內,得到大力發展,政策肯定是在長期會對整個產業進行支持,支持力度隨著產業規劃越大,政策力度越來越大,方式越來越具體,包括市場準入,還有產業指導,優惠,拓寬融資渠道,對銀行的要求,特別是近期內風電可再生能源做得最好的,另外就是政府的直接資金支持,我們可能對項目或者是制造項目也好,對發電項目也好,會越來越少,項目以后不會再有,制造的項目可能會有一點,但是會越來越少,最多是基礎的研發,政府會在標準的制定這方面會有更多的來規范這個產業,使這個產業健康發展,我想風電的產業的政策的發展趨勢,剛才說的可再生能源整個產業發展趨勢,那么這個我想就是第一個,可能我們的計量基點,會從裝機容量轉向發電量,我們的規劃現在說裝機容量是多少萬千瓦,以后慢慢改變這個說法,會說以后風電發電量多少多少億千瓦時,我們國家是容量來少,我們國家市場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走過來,我們會形成特有的思維模式,因為計劃經濟來說,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前,甚至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國家物質不是很豐富,我們主要重視是供應,主要是考慮容量,你建了多少廠,這個是考慮容量的問題,那么對于市場經濟來說,我們就是要從銷售來考慮問題,我不管建多少廠,你一共消費多少電,以后再這個方面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還有一個隨著風電的裝機容量占整個裝機容量比兩越來越大,會參與調峰,與基本大法又有沖突,國家也會出臺一些政策,你對調峰的電量進行補貼,可能會出臺政策,這里面調峰需要多少,補貼多少,以后這方面的政策會出臺,這是發展的趨勢。
第三個就是說在風電規劃不具合項目審批中,我們現在考慮得就是接入問題比較多,隨著以后風電裝機的容量包括項目的建設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就不得不考慮電網調峰的問題,現在規模小,我調峰能力不夠,你建一個強連接,國家和國家相連接以后,就和我們省和省之間連接,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它的合理的一面,但是我想也不能不考慮一些,不是說你強連接以后,你接納就無限,但是調峰能力無法無限,我們國家沒有很細致研究,以后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國家電網有他特殊性,我們國家目前情況下調峰能力確實夠。
那么這個前提下我們到底能接納多少風電,當然可能不是現在1000萬,也不是一個億,可能更大一點,到底多大我們也說不清楚,我也不同意電網的說法,我們只能調多少,這個可能也不對,因為什么,它沒有考慮電網今后的發展,我們調峰能力會增加。
運行管理的軟件出來,先進方法出來,我們調峰能力會增加,這個就是說有一個我們用發展眼光來看風電的發展,最后確定到底能承受多大能力,最后把這一個作為風電發展的上限,現在是遠遠沒有達到,所以風電的項目層面上的建造風電的供應這一塊,我們覺得這個完全現在至少目前為止,遠遠沒有到過剩這一步。
作為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核心技術我覺得遠遠還不夠,買圖紙的制造肯定遠遠過剩。
我們應該是說要分析清楚哪個地方過剩,哪個地方確實不夠,我們以后要有所為,要有所不為,我現在就討論在這里,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