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指標分解到地區、行業和企業
上述可再生能源比例和節能減碳目標確定之后,那么到底該如何實現?
就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這一指標而言,根據1月15日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透露,實現這一指標一半以上需要水電來完成,另一半主要依靠風能和太陽能行業。
就節能減碳目標而言,這一目標的實現最為艱難。“在十一五期間的8個約束性指標中,其中最難完成的就是節能指標。”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
李毅中指出,“盡管我們用了很多辦法,在十一五期間節能完成了19.01%,基本實現了20%的節能目標。但我們的基礎比較薄弱,比如能源消耗在國家、行業和企業的分布,在生產流通中一個工序的分布等諸多問題,都不清楚。在做好這些基礎工作的同時,我們要把節能指標分解到地區、行業和企業。”
同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提出要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行業,并繼續實施重點節能工程。
“如果是能源消費總量分解的話,分解到各個部門還比較容易。” 姜克雋指出,“但是如果是能源強度分解的話,估計比較難,目前方法還不明確。”
在分解之后,由誰來管理也會成為問題。“工業、建筑的問題都不大,都由相應的主管部門來抓,但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到底由誰來抓呢?作為能耗大戶和溫室氣體排放源,在現有的管理體制下,交通運輸涉及到交通部、鐵道部和國家航天總局,而沒有一個統一的節能主管部門,容易出現各自為政,協調不力的局面。”WWF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主任楊富強分析。
就在工業領域的節能措施而言,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趙家榮公開表示,在“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中,國家將在“十一五”期間的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基礎上,組織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入選該計劃的萬家企業,其行業范圍和能耗標準,發改委還在研討,還沒最后確定。”國家節能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有專家分析,在其行業范圍上,該計劃將主要集中在重點耗能產業,如鋼鐵、有色、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9個重點耗能行業。
就節能減碳目標的整體實現路徑而言,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十二五”的節能減碳和“十一五”期間的實現途徑并無本質區別,將繼續以依靠技術節能為主、結構節能為輔的模式,預計技術節能所占的貢獻比例將從“十一五”的約70%降低到“十二五”的60%左右;而結構節能所占的貢獻比率將由“十一五”的約17%,上升到“十二五”的約30%。
在技術空間日益縮小的情況下,結構節能就非常重要。“對結構調整而言,一方面要避免高耗能產業的過剩,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替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節能減碳的雙贏。”姜克雋指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