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3年8月26日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各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負責沼氣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建設管理工作。
在穆棱市農委的辦公室,市農委能源辦主任朱未來表示:“我們其實也歡迎新型的池體材料,也曾向省里反映過,從密封角度講,磚混的能否改進一下,省里也正在研究這個事,但現在要求建磚混的,其他材料都不讓。”
在穆棱市自平村的村民孫德忠家,是鳳毛麟角的能用沼氣池的案例。“2007年穆棱市農委讓申報建沼氣,我之前跑運輸,在挺多地方聽說過紅磚的不好用,就又去了周邊的幾個縣市考察,在海林山市鎮發現他們用的PVC(聚氯乙烯)新型沼氣池,冬季也能使用,回來向農委申請,回答說只能建磚混,我就自己掏錢在去年5月建了PVC沼氣池。”孫德忠說,現在連做飯都用沼氣專用飯鍋,取代了電飯煲,較以往每月省電幾十元,很多周邊的村民都來他家參觀。
“市農委曾答應給我們村200個沼氣指標,村民都知道磚混的不好用,紛紛要求建我家這樣的沼氣池,農委說必須建磚混。”孫德忠說,村民為此多次到市里反映,但無果而終。“至今整個村就我一戶有沼氣。”
這一切,似乎都是磚混結構惹的禍。可為什么一定要建磚混結構的沼氣池呢?
■為何一定用“磚混”:補貼多成本少有利可圖?
“我們自己也知道紅磚的是糊弄老百姓,但是沒有辦法,國家規定的就得是紅磚(即磚混結構)的。”當地農委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說。
據了解,黑龍江沼氣國債項目已建和在建的農村戶用沼氣均是采用磚混結構。各地基層能源部門均表示,省農村能源辦只允許建磚混結構,其他一律不給驗收。
而農業部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的一位人士卻表示,“國債資金只驗收磚混結構”的說法沒有根據,我國出臺的《戶用沼氣池質量檢查驗收規范》,雖然規定了“戶用沼氣選用現澆混凝土、磚砌體、鋼筋混凝土預制板等材料建池以及密封層施工的質量檢查驗收的內容、方法及要求”,但對是否允許采用其他新技術、新材料建池并沒有做限制說明。
黑龍江省質監局標準化研究院的舒去非表示:“就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沼氣池建材種類而言,大致有5類:磚混、鋼結構、玻璃鋼、聚氯乙烯(PVC)、還有就是軟體材質。通過我們的大量調研,目前看PVC、玻璃鋼比較適合我省省情。”
實際上,目前PVC材質的沼氣池已由一些民營公司投產,并在黑龍江農村有了一定的市場。黑龍江一家建造PVC沼氣池廠家的負責人告訴記者,PVC沼氣池非常適合北方高寒地區,也在國家補貼標準范圍內,但是,建造一個標準為8立方的沼氣池,其成本造價在3000元左右,明顯高于磚混結構沼氣池。“其實大家都知道PVC的好,我們的產品于2007年投放市場,可是,政府不支持,你有什么辦法。”該負責人顯得很無奈。
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一些地方強令推廣磚混結構,是因為“有利可圖”。那么,利在哪兒?
穆棱市農委能源辦主任朱未來透露:2008年,在黑龍江建一個農村戶用沼氣池資金標準是:國家補貼1200元,省里補貼1200元,市縣補貼800元,農民自己出資800元。“我們縣里資金都配套到位了。”朱主任說,考慮到農民的負擔,市農委采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法,沒再收取農民的800元錢。
“各方投入的資金加起來一共是4000元,而據保守估算,建一個磚混結構的沼氣池,成本不超過1500元,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定要建磚混結構的真正原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他同時透露,黑龍江不少地方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存在偷工減料現象。
四方村村支書張玉文這樣描述他親眼看到的沼氣池施工過程:“建造一個標準為8立方的沼氣池,我們村大致一個池體用紅磚1000塊,水泥4~5袋,兩人(施工人員)一天早早干完了。”而記者從哈工大建筑設計院了解到,國家規定的8立方米紅磚戶用沼氣池的材料用量與工時遠不止這樣就能夠完成。
黑龍江省農委能源辦綜合處提供的《全省農村能源建設2008年工作總結》中有這樣的敘述:“2008年,全省新建戶用沼氣池11萬個,戶用沼氣項目已覆蓋全省所有市(地),并在83個縣(市、區)的1549個村展開;2008年,爭取國家各類農村能源建設資金1.77億元,省級投入專項資金1.08億元,市縣安排扶持資金4000多萬元,農民和企業自籌2.9億元……”
從這份工作總結中可以看出,僅2008年,國家和省里就投入專項資金3億多元,這說明,黑龍江省農委農村能源辦在農村能源的開發和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一面是新建的11萬個沼氣池和總金額超過6億元的專項資金;一面卻是大量的沼氣池報廢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